隨著戶部易主,新任戶部尚書王國光上任伊始,也很快上奏,言戶部金穀之司,尤極冗瑣,征派愈煩,奸偽愈濫,以致冊籍愈密,其實大同小異,而造冊之費甚巨,且又束之高閣,未曾過目。今內閣題造格眼文簿,稽查完欠,簡要可守,餘歸並裁省。
按照王國光的計劃,戶部文冊合並二十二分,裁撤二十八冊,一下子減少文冊五十份,不僅可以讓戶部官員從繁重的造冊工作中解脫出來,但朝廷需要的各種數據卻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內閣,張居正值房裡,魏廣德和呂調陽都認真看完王國光遞上來的條陳,隻是簡單商議一番後都表示同意。
戶部的事兒,內閣自然是不便代為做主。
何況,戶部這麼做後,實際工作並不受影響,這也是好事兒。
隻要工作不耽擱,做什麼還不都是掌部尚書做主。
“叔大兄,海運漕米一事,戶部還沒有定下來嗎?”
魏廣德在內閣商議完戶部裁撤文冊一事後,就開口問起漕糧海運的事兒。
這事交到戶部部議已經有段時間了,但是因為張居正態度的轉變,張守直又打算離開,所以自然不上心,拖拖拉拉一直到了現在都沒個部議奏上來。
“漕糧一事,戶部爭議很大,支持者有之,反對者亦有之,爭到現在也沒有個結果。”
張居正做出一副無奈狀說道。
“首輔大人,漕糧海運一事,我調閱了相關文檔,確實,雖然海運艱難,但對於漕糧運輸來說,近年黃河水患不斷,朝廷是需要掌握一條渠道,能保證漕糧運抵京師,這可是關係到北地安穩的大事。”
呂調陽這時候也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他經過分析後倒是認可漕糧海運。
雖然對全部或者大部分漕糧通過海路運送京城依舊有顧慮,但是他也知道魏廣德其實已經退步,隻要求朝廷每年通過海路輸送一部分漕糧,保證漕司熟悉海道以備。
畢竟,就算按照工部的要求,每年漕船都提前出航,可畢竟運河就那麼大的承載量,大量的漕船可不是一次性就過黃淮一線水道的,總有個先後之分。
排在前麵的漕船自然可以趕在汛期前通過,而後麵的依舊可能被水患所阻。
說到改海,張居正其實內心也有些糾結。
他不是不知道好壞的人,山東方麵的嘗試其實已經說明了此事的可行,隻是他做為首輔,需要考慮的東西更多。
不僅是發高拱的政策,還有漕運的利益集團近期也是不斷的遊說此事,特彆是拿著漕兵和運河兩岸百萬人口生計做為理由。
張居正明白,他們這麼說,其實就是對他的一個威脅。
想想也是,若是他們刻意使壞,運河兩岸龐大受損的百姓會不會做出不忍言的大事兒來,到最後還不是他這個首輔背鍋。
不管朝廷選擇什麼政策,其實都是雙刃劍,有人獲益,有人損失利益,而他們內閣就是要權衡利弊,做出所謂“正確”的決定。
“回頭我和汝觀說一下,讓他親自主持此事,儘快給出一個答複。”
張居正也沒想好,雖然當初和魏廣德說好此事,但畢竟戶部那邊的事兒,他沒法越俎代庖,插手太深也容易引得王國光心裡不快。(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