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德為什麼一開始就為張居正開脫,要知道事涉首輔,他自己是不好解釋的。那是因為劉台這份奏疏寫的絕了,裡麵指控張居正的所有罪名,都是真實的。雖然用意可能未必如奏疏所寫,但一樁樁一件件都是能查實的。能讓都察院查嗎?當然不能,否則張居正就麻煩了,考成法也麻煩了。所以,一開始魏廣德就給此事定性為劉台伺機打擊報朝廷重臣,心有不軌。驅逐高拱,事涉內廷自然不好查,總不能把兩宮太後和小皇帝喊道都察院問案吧,但朱希忠的事兒卻是明擺著,旨意是張居正草的。考成法,六部向六科負責,六科對內閣負責,實搶奪了本該屬於皇帝的監督之權。六科是直接對皇帝負責,而不是對內閣。不過這點,得考慮皇帝年幼的問題,但是說起來,實侵奪皇權。魏廣德把話說出口,又讓人傳出去,傳遍在京衙門,也是堵住其他人之口。次輔度如此明顯,其他就算有人想搞張居正,最後就算把張居正搞下台,那結果呢?魏廣德上台,卻未必念你的人情。下午的時候,呂調陽的彈劾奏疏草完成,魏廣德看過後直接在後麵署名,又派蘆布送過去,由呂調陽直接送司禮監,希望快遞進宮裡,好叫兩宮得知。張居正回家避嫌的事兒,已經在朝堂傳開,內廷也在之後很快就知道了消息。為此,慈慶宮還派人來內閣詢問了情況。畢竟這麼大一個國家,內閣職責甚重,少一個人就是不得了的事兒,更何況還是突發狀況,事先沒有準備。魏廣德進宮,把情況詳細說明,重點就是點出劉台對張居正這個座師心懷不滿,包括調他去遼東而不是江南富庶之地,劉台就已經對老師心生怨意。在魏廣德回到內閣就得到消息,慈慶宮派馮保去張府勸慰。第二天一早,就有自辯奏疏遞上,順著魏廣德搭好的台階,張居正自陳有眼無紙,無臉見人。"在令,巡按不得報軍功,歲初遼東大捷,台違製妄奏,法應降。臣第請旨戒,而台已不勝憤,乃妄自驚疑,遂不顧藉,發憤於臣.且台為臣所取士,二百年來無門生劾師長者,計惟一去謝之。"張居正請辭首輔之位,倒也在大家預想之中,被彈劾都會這麼說一句,否則就有貪戀權勢之嫌。自辯到了魏廣德手裡,票後又讓蘆布交給呂調陽,讓他署名後直接送司禮監。紫禁城,乾清宮。萬曆皇帝朱翊鈞此時百無聊賴的坐在書桌後麵,一隻手撐著下巴,也不知道在想什麼。往日這個時候,他應該是坐在文華殿裡聽講官講課。不過,昨天張師傅被禦史彈劾,選擇放下手裡的工作回府避嫌,小皇帝敏銳的感覺到母後的情緒都變壞了。是啊,自己從父皇手裡接手的可是一個偌大的國家,每天有多少事兒要處理。不過也幸好發生了這件事兒,所以母後下旨這幾天的功課暫停,讓他多了休息時間。張師傅可是內閣之首,雖然魏師傅也很厲害,可他畢竟不是首輔,做事難免畏手畏腳,除非讓魏師傅坐上首輔的位置。小皇帝心裡想著,可他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在母後心裡,還是需要老成持重之人主持大局,魏師傅雖然有主見,能出主意,可終究沒有張師傅資格老。對了,要不要找魏廣德商量下,不管怎麼說,張師傅是他老師,做弟子的這個時候該怎麼做,聽聽魏師傅的意見。想到這裡,朱翊鈞對外麵喊了聲,後就有內侍進來,站在他麵前恭敬肅立。"去,請魏師傅來乾清宮,朕有話和他說。"小皇帝下令道。昨下午開始,馮大伴就被慈慶宮叫去了,後麵就很少回來。不過宮裡也不缺人,馮保不在,其他人也是不少的。"遵旨。"那內侍答應一聲,急急忙忙往內閣走。小半個時辰以後,魏廣德跟著內侍走進了乾清宮。其實從內閣出來的時候,魏廣德已經猜的小皇帝加他來的目的,估摸著就是問張居正的事兒。果然,行禮起身後,小皇帝先是意問了問他最近的身體怎麼樣,畢竟現在天氣越發寒冷,要他注意保暖雲雲。魏廣德一副感恩戴德的樣子表達感謝後,小皇帝就把他的疑問說了出來。"魏師傅,朕聽說上奏疏的劉台還是張師傅的學生,他怎麼能夠誣陷老師呢?張師傅的自辯朕看了,張師傅他現在一定很傷心吧。"小皇帝表情嚴肅的問起這事兒,在他的認知力,學生已經尊重老師才對,怎麼可以誣陷老師,實在是大逆不道。隻能說身邊的人對宮裡幾個拍板人的影響力太大,兩宮太後和小皇帝都受到馮保、魏廣德和呂調陽的影響,他們都說劉台是在構陷張居正,話聽到她們耳中,自然就深信不疑。而其中,馮保和魏廣德表的影響力無疑是最大的。馮保是宮裡的太監,是她們的家奴,自然更加信任。而魏廣德嚴格說來和張居正是競關,若是張居正倒台,得利的無疑就是魏廣德。連這樣的人都說劉台是誣陷張居正,為張居正說好話,又怎麼讓人相信劉台的彈劾。所以,這個時候,大明朝真正的掌權人,沒一個相信劉台說了真話,隻以為他彈劾奏疏裡全是虛言。有了這個先入為主的印象,加之又是學生彈劾老師,絲毫不注重師生之情,自然對劉台的印象更壞。魏廣德聽到小皇帝這麼說,低頭小聲道:"陛下,你張師傅應該是很傷心的才是,否則也不會請辭。""昨日馮大伴回來也是這麼說,他說張師傅見到他就說沒臉見人了。"小皇帝板著臉開口道。"哎,收到這樣的學生,也是沒辦法的事兒,會試卷子隻能看出才學,卻不能看出人品高低。"魏廣德氣說道。"魏師傅,你說朕這個時候該做什麼?是不是派人把他抓起來?"小皇帝朱翊鈞終於問出他一直想要問出來的問題,他覺得他這個學生也該為老師做點什麼。"陛下,禦史彈劾乃是本分,雖然劉台奏疏言辭甚為激烈,不乏誇大其詞,但因此治罪怕是不妥。若是治罪,怕是會激起禦史們的不滿。"魏廣德聽到小皇帝說出要抓人的話語,急忙提醒道。"禦史風聞奏事可不是讓他們可以肆意構陷朝中重臣。"小皇帝卻接話道:"何況還是他的老師,可見其人人品敗壞,實在當不得這個官。"魏廣德抬頭仔細觀察了小皇帝的表情,見他不似作,他也不知道小皇帝是否是受到其他人的影響,這個時候還真不好接話。關鍵還是劉台是巡按禦史,屬於都察院,要是他說應該治罪,也不知道會不會惹怒都察院那幫愣頭青。要是被他們盯上,時不時彈上一本,可就不妙了。其實不說魏廣德,就是張居正也極少遭到彆人的彈劾。因為多數情況下,張居正都選擇置身鬥核心之外,無論是徐階鬥嚴嵩,還是高拱整徐階,他都是以和諧的姿,兩邊都不得罪。而這次,不但是來了次猛烈的彈劾,而且彈劾的發起人,竟然是自己的學生。封建時代相當看重師生關,在明朝,罵皇帝,罵大臣,都不要緊,但罵自己的老師,卻會被看做大逆不道。這種情況下,彆說張居正,其實就連魏廣德都感覺有些不知所措,實在是沒有應對這樣境遇的經,缺乏經驗。見魏廣德沉默,小皇帝朱翊鈞又說道:"朕看張師傅的奏疏,言辭懇切想要離開,可是當今朝堂離不開張師傅,特彆是新法剛剛推出,這個劉台就說出這樣的話。朕看,不殺雞儆猴,以後這樣的事兒還會層出不窮。魏師傅,朕記得當初上課時,你為朕講過當今大明的局勢。很不好。而張師傅的考成法可以提高官員辦事效率,雖然不是根治朝廷所有沉屙,但朝廷辦事效率高了,應對各種問題也就更快捷。你還說,張師傅似乎有了完整的改變大明現狀的策略,隻是要徐徐圖之,這時候若是不能讓張師傅出氣,他執意要離開可如何是好。"張居正此時是否已經有完整的改革步驟,其實還真有。當初在裕時,他們就經常聚在一起論時政,指點朝政弊端,自然是熟悉難題的,也有商量解決之法。隻不過,不管是高拱還是張居正,亦或者魏廣德,對這些弊端的輕重緩急認識不同。高拱認為是吏治**導致朝廷運轉效率低下,所以應該正本,偏理想主義。張居正則認為水清無魚,所以應該用製度提高朝廷效率,比較務實。實際上,就連高拱私底下也有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整頓吏治在高拱手中多也用於政治鬥而非真正的正本清源。相比之下,魏廣德就覺得張居正這套似乎更合當今大明。張居正是不是真要請辭,魏廣德當然是不信的,可這話不能對小皇帝說。這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