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孫可望卻忙於為自己建造宏偉宮闕,設立文武百官,其舉動如同帝王一般。
永曆帝心中明悟,如若這般持續下去,自身的仙位基業恐將難以維係!
他暗中傳訊於李定國,亟需其前來護佑龍體!
李定國接旨後即刻奔赴雲南,恭迎永曆帝進駐滇地避禍!
君臣二人相逢,不禁淚灑滿襟!
李定國褪去外袍,背上赫然現出“誓守忠誠,以身許國”八字刺青,此舉令南明皇室及臣子無不動容!
此刻,他們終於盼來了一個貨真價實的忠誠之臣!
隨後,李定國受封為晉王,朝政大事皆交由其裁斷!
孫可望聞訊勃然大怒,假借清除宮廷奸佞之名,調動十四萬雄師直指雲南!
孰料,戰爭甫一開始,眾多將領便紛紛臨陣倒戈,齊聲高呼“迎晉王”,轉而向孫可望發動攻擊!
一戰之後,孫可望大敗虧輸!
李定國遂一舉掃除了朝廷內部的隱患!
然而,心有不甘的孫可望,在戰敗之後憤而投靠清軍,不僅獻出了大明西南地區詳儘的地脈圖,還將大西軍的底細悉數泄露給敵方!
得知大西軍虛實的清軍,旋即集結兵力,大舉反撲!
平西大將軍吳三桂率北路軍自四川揮師南下;征南大將軍卓布太領南路軍自廣西挺進;而靖寇大將軍羅托偕同內閣大學士洪承疇,則統帥中路軍自湖南進發!
彼時,李定國正忙於平定孫可望殘部的叛亂,因而延誤了戰略時機,致使清軍三路兵馬長驅直入貴州境內!
待叛亂平息,清軍已兵臨雲南城下!
李定國唯有率領殘部奮力迎戰,然而在盤江一役中,卻遭遇了重大挫敗,不僅軍隊傷亡慘重,連家眷亦未能幸免於難,儘數喪命於清軍刀下!
麵對如此沉痛打擊,尋常人早已心灰意冷,然而李定國卻並未因此氣餒,反而更加堅定了與清軍決戰到底的決心!
“事已至此,彆無他話,唯有秉持這顆孤忠之心,至死方休!”
清軍大舉入侵雲南,永曆朝廷亦隨之陷入風雨飄搖之中,不得不退居滇西之地。李定國則率最後的六千精銳兵馬,策劃了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磨盤山大戰!
在這場戰役中,李定國巧妙布局,預設重重埋伏,欲一舉消滅吳三桂所率之清軍主力。然而,當清軍踏入第二層伏擊區之際,卻不料南明光祿寺少卿盧桂生竟背叛南明,向吳三桂泄露了伏擊計劃!
吳三桂得悉情報後,驚駭不已,立刻下令部隊後撤並炮轟兩側。李定國預設的左右兩翼伏兵乘勢殺出,雙方隨即展開激戰。
雖未能全殲吳三桂的清軍,但李定國終究重創敵軍,致使其損失過半,最終不得不退兵四十裡,不敢再輕易追擊!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永曆帝卻被馬吉翔脅迫著逃往緬甸,自此與李定國失去了聯係。緬甸國王囚禁了永曆帝,意圖將其獻給清軍。
李定國聞訊,毅然領軍攻打緬甸,大敗緬軍,力圖營救永曆帝。他堅決要求緬甸釋放永曆帝,然而緬甸方麵卻並不畏懼,甚至揚言李定國的大軍必將因為水土不服而引發瘟疫。
果不其然,李定國的軍隊不幸染上了疫病,損失嚴重,隻得被迫撤軍。正當李定國重新整備軍隊,打算再次出兵之際,卻傳來噩耗——永曆帝已被緬王交予吳三桂,慘遭殺害!
李定國遭受此般重擊,頓時病倒在床,再也無力起身!
在瀕死之際,他仰天悲嘯,滿懷愧疚之情難以言表,既對不起永曆仙帝,又愧對浩渺的大明仙域,更無顏麵對億萬大明子民!
此情此景,令無數修真者動容不已!
“未曾料想,李定國雖出身賊寇之流,卻為大明仙域拚殺至最後一息,實乃罕見的忠誠之舉!”
神州各地的修士無不感歎,李定國,原本隻是區區一名流浪修士,卻能為了大明仙域,展現出如此堅貞不渝的忠誠之心!
正所謂——修為高低非英雄,忠誠肝膽才顯真英豪!
李定國,確乃當世真英雄也!
……
太明仙域。
紫禁城。
“大明仙域衰敗,並非李定國之過!”
“實則是仙運已終矣!”
朱元璋仰首長歎,眼中滿是無可奈何的疲憊。
李定國,已經為大明仙域耗儘了生命的最後一絲精血!
大明的隕落,並非李定國的責任所在!
而是那些內藏奸細敗類之人太多!
孫可望,便是其中之一!
磨盤山的叛徒盧桂生,同樣是其中罪魁禍首之一!
而在那清虛仙族陣營之中,吳三桂、洪承疇、尚可喜……這些原本效忠於大明仙域的臣子,竟轉投敵營,成了攻打南明勢力的急先鋒!
一個至高無上的仙朝,倘若非仙運殆儘,怎會出現如此眾多的背叛者呢?
南明局勢危急,再加上諸多叛徒的作祟,如何能夠維係下去?
李定國獨木難支,即使複興大明的偉業未能成功,但朝堂上下,並未有一人因此責備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假使大明皇朝皆有李定國這般忠臣良將,又怎會淪落至此般田地?
……
太秦仙朝。
鹹陽皇宮。
“大明仙域,真是缺乏忠臣良將嗎?”
嬴羽陷入了深思,他的腦海中赫然浮現出一個個大明末年的英勇將領身影——熊廷弼、袁崇煥、孫傳庭、盧象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