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虛心請教:“皇子殿下,三軍出征,又逢河東領地巨龍翻騰,對朝廷極其不利。”
“皇子殿下曾言,大唐日報的作用是引領民間輿論。陛下也曾吩咐我如此行事。但房某始終不得要領,還望皇子殿下儘快賜教啊!”
啪嗒——
李承元心如刀絞。
堂堂中書省中書令,對我大哥的態度……來了這麼久,還未向本宮行禮。
人比人氣死人啊!
本宮……還算儲君嗎?
就在這時。
程處默撓頭道:“俺知道大哥有對策,房伯伯,俺告訴你,俺大哥打算儲備糧食。”
嘶——
房玄齡呼吸一滯,臉色劇震。
張玄聖:……
行事艱難,逼我歎息!
為何人人都以為我要拆自家的台?
儘管……
但……
紅薯、土豆、棉花的種子,還有棉衣,讓戶部花費不少。
可那都是我應得的啊!
世間未來的主宰將是李治那個懵懂少年,而我這流浪的王子不過是個多餘的存在,若不為晚年儲備些金銀,豈非隻能仰仗寒風度日?房玄齡滿臉憂慮,近乎悲痛地質問:“殿下的王子身份,您怎能……”
張家聖踹了程處默一腳,斥責道:“二弟,你懂什麼!休得胡言!”程處默一臉無辜地反駁:“大哥囤積糧草,不就是為了應對這種狀況嗎?”
張家聖無奈地搖頭,不再與他爭論,轉而對房玄齡說:“房大人,我能保證事情並非你所想的那樣。”房玄齡沉默不語,心想:老夫還需操這份閒心嗎?到時候,手握糧食,那位溺愛子嗣的陛下必然會向你購買!張家聖隻得繼續解釋:“這些糧食我本打算售予朝廷,至於詳情,房大人日後自會明白。”
房玄齡無言以對,如此振振有詞,實在叫人氣結。李承乾長久以來的愁悶在這一刻煙消雲散,心情忽然變得愉快起來。大哥想動搖朝廷的根基……真是妙計!我要搜集大哥的弱點,待時機成熟,給予致命一擊……大哥,彆怪我無情,是你自作聰明過了頭。
此刻,張家聖接著說:“對於河東道地底巨龍翻動之事,我有些安撫民心的建議,房大人請聽我一言。”房玄齡收斂心緒,已不再關心張家聖如何對付朝廷,反正牆角終有人會去挖,不論是哪個富商,或是武行七王,這麼做都有其道理。
於是,房玄齡釋然了。這時,張家聖開始從容講述:“地底巨龍翻動的預兆早已傳至長安,因此,河東道的消息,不出數日,必會透過各地商人傳遍大唐。”
“此事無法硬壓,強壓亦無用。所以我們需另辟蹊徑!”房玄齡嚴肅地請教:“敢問王子殿下,何謂另辟蹊徑?”不料,張家聖忽然說:“房大人,您還是稱呼我顧問更為合適。否則,身為太子三弟的我,心中會感到不適。”
房玄齡驚訝地瞥了張家聖一眼,這孩子太過坦率!不過,他絕非衝動之下說出這話。“咳咳咳——”李承乾咳得幾乎心臟抽搐,尷尬笑道:“大哥,你亂說些什麼,我怎會……”張家聖毫不客氣地打斷:“我和房大人談正事,你彆插嘴!”
李承乾:……真是憋屈!大哥這態度……顯然是猜透了我的心思,回想起大哥曾經的針鋒相對,以及拉著我一同售賣兄弟間的友情,將二手交易的利潤分我一份。我……心中滿是歉疚!咦?
這可是儲君之爭,我愧疚什麼!豈能婦人之仁!不管李承乾內心如何盤算,張家聖繼續說道:“大唐日報社的基石在於公信力,一旦失去公信力,百姓如何信任你,你又如何駕馭輿論?”
房玄齡深深點頭,眼中閃爍著憂慮之色:“如若我們的‘巨龍喉舌報’率先揭示河東之地的龍脈動蕩,恐怕會引起……反效果吧?”
張家聖淡笑回應:“就算民眾得知此事,頂多隻會責罵王廷應對無力,何來反效果一說?”
房玄齡麵色微紅,心中滿是慚愧:老夫竟不及少年眼光犀利。
張家聖續言:“‘巨龍喉舌報’必須搶先一步揭露河東龍脈動蕩的消息,必須趕在朝廷之前。”
房玄齡似有所悟,卻又困惑不解。
程處默憨厚地問:“大哥,為啥要和朝廷搶時間?”
李承乾心頭一喜,這段話他必須牢記,日後這將是製勝的利劍。然而——
張家聖卻神秘一笑:“這涉及一門深奧的學識,關乎人心。”
人心?這是何種學問?
其餘三人麵麵相覷,不明所以。
張家聖接著說:“一旦災情爆發,百姓會信賴王廷的公告嗎?”
一句話如晨鐘暮鼓,喚醒眾人!
房玄齡不負重望,瞬間領悟:“‘巨龍喉舌報’搶在王廷前,正是為了建立公信力!敢於率先披露災情的報社,將贏得多少信賴?”
李承乾背脊發涼,驚歎不已:“嗬……大哥的智謀令人膽寒!剛才我的想法竟是如此愚蠢!”
張家聖沉吟道:“先由‘巨龍喉舌報’報道河東災變,但現在具體情況尚不明朗,暫勿發布。應派出專屬探子……即派遣人手前往河東,查明災情,了解損失與傷亡,以及災民的生活狀況和救助情況。”
“同時,務必日夜兼程刊印這些消息。以當前的技術,雖無法做到即時發布,但傳遞信息仍需時日。”
“隻要我們在長安及時發布災區信息,讓市民知曉我們是最早發布者,‘巨龍喉舌報’的公信力便得以確立。”
張家聖邊踱步邊說:“此為第一步。”
“其次,‘巨龍喉舌報’聯手新興的‘大唐仁愛會’,招募義工奔赴河東,救治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