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帝聽著朱翊釴的描述,有點上頭的臉色紅潤,是呀,海商往來,出入皆過一手稅,這可就是雙向關稅。
國庫和自己的內帑,將大大充盈,到時,彆說是太子朱翊釴要造炮造銃,就是他提議的擴軍,也不是不可能。
而朱翊釴告訴隆慶帝,接下來的南直隸新法施行,新軍必然要南下坐鎮,依靠原有的南京守備軍,是成不了氣候的。
這些駐紮在南京多年的軍隊,各主官關係盤根錯節,輕易改動尚可,然像新法這般大動乾戈的,便隻能靠外來的和尚去敲鐘念經了。
而朱翊釴在這次新法施行之後,稅賦不減反增的情況下,加上他自己開設多家工坊,大賺特賺下,已經開始在宛平縣招募新兵入伍。
留守在大興的這一個營五百人,便是朱翊釴用來作為骨乾,等新兵入伍,這五百人,表現優良的,將會提乾成為小隊長等。
朱翊釴也開始在這次二次擴編中正式的將軍銜製加入,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少士,中士,上士,少尉,中尉,上尉等將開始在新軍中施行。
被派往香河縣聽候海瑞調遣的另外一個營,也將會在香河縣開始募兵,並且人數募齊之後,會回師大興縣。
這一千的新軍骨乾,朱翊釴將會擴編到一萬三千人整,也就是一個師的滿編,造辦監沒日沒夜的趕工造炮造銃,為的就是能及時的武裝上這多出來的一萬兩千人。
而原先教導這一千人的錦衣衛千戶張維賢及其治下的一千戶錦衣衛,朱翊釴跟隆慶帝提出,在大興縣開設大明第一家陸軍軍事學院。
由隆慶帝擔任該學院的院長,朱翊釴任副院長,而張維賢任教導總辦,其餘的一千戶轉為學院教資骨乾,總結教學經驗,修改陸軍操練手冊。
以後不斷的將軍中優秀人才總結的方案提交至學院,不斷的優化教學方案,不使陸軍學院固步自封,出現思想固化。
等到南直隸開始施行新法之後,新軍南下坐鎮,將會分遣陸軍學院教師前往南京開設第二陸軍學院。
再接著時機成熟,新軍擴編,南下兩廣,在南寧等再開設第三陸軍學院,開始教導步兵如何進行山地叢林作戰,然後就是揮師南下。
在朱翊釴的規劃藍圖中,京師,南京,南寧,成都,長安這五個重點城市,各會開設一家陸軍學院。
京師控蒙,遼,朝,南京控江南這個財政大區,南寧控東南亞,成都控藏,回,長安控陝,蒙。
重點發展起這五個城市,後期輻射,在帶動起周邊,沿著東南亞一路推過去,就能見到平和的三哥了。
有了三哥作為跳板,大明就可以穩穩的控製住青藏高原以外的土地,將高原變成大明的內陸,留給後世子孫慢慢發展。
在大明皇帝最後一個阿三兵,最後一個倭奴兵消耗完之前,大明皇帝陛下不會輕易後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