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良回家後的第二天,便有幾名自稱通信管理局的技術員,專門跑來酒鋼家屬院,說是檢修線路,離開時卻偷偷把後院的攝像頭給拆了。
一連半個月,並沒有意料之中的騷擾找門來,這段時間,李良就和正常的孩子差不多,經由父母安排進入黃河小學,正式入學讀一年級。
劉老師萬萬沒想到。
這個曾在學前班禍害她不淺的問題少年又和她相遇了,而且還是同樣的師生關係,又一次共處同一個班級。
“李良!”
“到。”
“請坐。”
每天早點名如此重複循環。
黃河小學屬於實驗級學校,哪怕是普通班,規矩也比其他學校更嚴格一些,而讓同學們奇怪的是,每天劉老師除了早點名時叫過李良的名字之外,語文課,哪怕李良舉手她也不叫李良回答問題。
但這終究是治標不治本。
劉老師:“這節課我們學習認字,天,地,人,有哪位同學認得這三個字嗎?”
此時李良舉起了手。
劉老師:“在座的一些同學以前都在咱們學前班待過,難道學前班我沒教過你們嗎?”
李良又舉起了手。
劉老師:“這樣好了,我換個形象點的提問方式,從我在黑板寫的這三個字,你們聯想到了什麼?”
李良:“三才陣?”
劉老師:“誰允許你說話的!”
治標不治本的後果就是李良學會了搶答,數學課還好點,隨著教材越發嚴謹,數學課本的卡通圖畫和寓言應用題越來越少,沒有李良發揮的空間,語文就沒辦法了。
比如語文課本要求背誦的唐詩宋詞,詩詞的原作者可能都沒想那麼多,創作這些名傳千古的詩句時,原作者可能隻是應景有感而發就給寫出來了,偏偏老師就是要讓同學們解讀原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種問題去問原作者,原作者也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