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5日;星期日;美國莫哈維沙漠。
早上起床之後,加州理工團隊成員開始洗漱、吃早餐。期間大家都一改往日習慣,並沒有開玩笑、以及調侃誰;甚至都沒有說話。
說不緊張那是假的,畢竟這麼多天的努力;全看今天是否能夠取得成功。如果還是失敗,那麼回去可不好向家人交代,最重要也會被人笑話。
所有人都一本正經,這在團隊活動中還真是不多見;即使平時喜歡調節氣氛的亞曆山大-伏羅希洛夫也沒有多說話。雖然昨天晚上讓其很難受,可看到其他人不講話;他也不好多說什麼。此刻所有人都在關注火箭問題,其餘事情還是等到發射結束之後在說。
上午點,得到具體天氣預報信息;莫哈維沙漠非常適合火箭發射。林大少在托尼-馮-科萬特配合下,開始對火箭各個細節,進行檢驗;任何一個細微失誤和缺陷,都會讓導致火箭發射失敗。因此任何隱患都要在地麵上解決,否則一旦上天就不是他們所能控製。
本身對火箭飛機結構非常熟悉,加上又有計算機輔助;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所有檢測工作全部完成。得到肯定答複後,眾人總算放心一些。
接著邁克-科赫一聲令下,開始加注燃料。
科氏工業派過來的員工,都是技術高手;因此整個加注過程,可謂非常順利;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看到這裡,大家很是欣慰。如此看來邁克-科赫還真是在認真做事,從派過來的員工素質;就不難看出對方的用心程度。
一個小時時間,燃料和助燃劑加裝完畢。林一棟又詳細檢查一遍火箭後,便也撤離了現場。此刻所有人都要撤離到安全距離;一旦發射失敗,出現火箭爆炸事故;沒有做好防護,大家可能都要玩完。
畢經曆史上,這種事情可是時有發生;並且付出過慘重代價,誰都不想步蘇聯人的後塵。**://
上世紀的60年代,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相繼展開龐大的登月計劃,力求首先把人類送上月球,壓倒對方。在這樣的背景下,蘇聯啟動了n-運載火箭研製計劃。
n-運載火箭是一個不擇不扣的“怪物”;高度達到05米,相當於30層高的樓;滿載重量接近200噸,這是一艘小型護衛艦的排水量;使用了多達44台的大推力發動機。這是蘇聯傻大黑粗思想的典型代表,運力不夠就加大,推力不夠就加發動機。
然而,如此龐大複雜的火箭,並不是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能夠製造的。44台發動機的推力平衡,龐大箭體的共振等一係列問題,使得n-火箭的悲劇成為必然。
969年2月,n-運載火箭第一次試射。結果,發動機失火,火箭在2000米高空解體爆炸。
969年7月,n-火箭第二次試射。但是在發射架上點火時就發生了意外,滿載燃料的火箭就地爆炸,將發射台和指揮台全部摧毀,60多名科研工作人員當場喪生。
97年和972年,n-火箭又進行了數次試驗,但全部失敗。蘇聯無奈的放棄了這個計劃,眼睜睜看著美國人將星條旗插上月球。
其中第二次試射失敗,讓蘇聯損失非常慘重;即使作為航天大國,可是麵臨著如此巨大代價,一時之間還是難以接受。
當天的拜科努爾發射基地,彙集了蘇聯60名火箭專家、航天科技專家、高級工程師;蘇聯航天科技精英幾乎都參與了本次發射。就在發射前幾天,多名火箭專家向涅傑林建議;延遲火箭的發射。理由是,火箭諸多細節還存在瑕疵,發射的成功率不高。但涅傑林遵從赫魯曉夫的命令,不同意延遲發射,要求必須在踏上美國國土時,發射這枚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