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采訪進行十幾分鐘後,老劉總才感覺到不對勁。
聽起來,是要扶貧啊?
他這個采訪對象,是要掏錢的啊?
看到老劉總的臉色有變化,段從安立刻讓種植專家發言。
專家說“其實上半年的時候,我帶著學生去當地考察過,當地如果搞經濟作物種植,是一條不錯的路。隻要農民從山裡搬出來,種植經濟作物,有人負責購銷,老百姓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負責購銷的企業,利潤也會很可觀,就是一個周期的問題。”
老劉總心想周期長,回報有多少,待定。這項目,誰會做啊?而且是扶貧……越窮的地方,民智越不開化。除了扶貧,還得教育要跟上,不然的話,乾再多也白搭。
教育要投入,也得花錢啊。
段從安又對老劉總說“劉先生,關於農產品購銷問題,您是怎麼看的呢?”
老劉總像是被架在架子上下不來,在領導殷切的目光中,他用商人的角度,說了不少關於購銷的話題,甚至也提到了教育的問題。
領導也跟老劉總互動,一來一往,像是已經在勾勒貧困地區的藍圖。
段從安一直在把控著采訪的節奏,恰當的時候,她又用現場的錄像機播放一段她之前采訪當地貧困家庭的錄像。
家徒四壁的房子裡,住著殘疾的父親,瘦骨嶙峋的母親和孩子,最大的孩子隻有十三歲,就已經開始承擔家庭重任。
父親之所以殘疾,是因為挖井。
以前缺水,現在更缺水了。
小的孩子,隻比水桶高一點,就要跟兄弟姐妹一起去很遠的地方抬水。
被這畫麵一刺激,老劉總當場就跟領導承諾接下來劉氏集團會投入第一批兩百萬,讓山上缺水的村民搬到宜居的地方。
當天晚上,八點多的訪談節目就播放了這個采訪。
葉舟和翠姨都在電視機前看完了這段采訪。
翠姨說“人年紀大了,果然就會心軟。以前不舍得多給親兒子多一分錢,現在倒是能痛快地給了兩百萬。”
葉舟說“翠姨,您說他冷靜下來後,會不會後悔自己當時是腦子發熱啊?”
翠姨說“那是肯定會後悔的。畢竟一個人的本性在那裡,他把自己口袋裡的錢看得那麼重要,不可能不後悔。這項投資,是先慈善,後有盈利,過程很長。”
葉舟說“那我們得想一個讓他持續投入的辦法。”
翠姨說“嗯,是得想想。”
過了一會,翠姨就看到葉舟眼珠子一轉。
“怎麼?想到辦法了?”
葉舟摟著翠姨的胳膊,把頭靠在她的肩膀上,說“嗯,想是想出來了,不過呢,得您配合一下。”
……
……
采訪結束,回到酒店的老劉總,確實如翠姨說的那樣,後悔了。
兩百萬拿出來,對他來說濕濕碎,可問題是,這隻是個開始,後麵還要源源不斷的投入。
怎麼辦呢?
反悔?
幸虧簽約的是前期兩百萬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