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萋和江淑月從村裡走到鎮上足足兩個小時。
這段日子都是用牛的時候,村裡不安排牛車進城。
想要去城裡來回全靠雙腿。
等過了十二月份,牛歇過來的差不多了,村裡人才能坐上牛車。
進了城,兩人先去郵局寄信。
時萋手頭也沒郵票,順便多買了些信封和郵票回去。
出了郵局,兩人分頭行動。
時萋去國營藥店,江淑月去逛供銷社。
“一會你完事了就來供銷社找我,我在門口等你。”
時萋點頭揮了揮手,然後拿著條子到了鎮上的人民藥店。
人民藥店也就是大隊長嘴裡的國營藥店,當下老百姓習慣性把各種單位都叫國營某某。
時萋遞過去條子後,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接了過去,看了幾眼便給她登記拿藥。
服務態度也不錯。
對時萋的問題是有問必答,甚至會說一些自己知道的情況。
供給村衛生所的藥品種類不多,紅藥水、阿司匹林、青黴素等等。
還有一些常見病的藥,感冒或者腸胃炎。
這個時候老百姓最常得的病就是腸胃炎,與衛生條件和吃的東西關係很大。
時萋這種村大夫,隻能算是有醫療基礎的社員。
除了給生病的村民開些藥,包紮下外傷之外,最多就是打小針。
至於再複雜些的病症,就隻能送到鎮衛生院了。
鎮衛生院還看不好的再去縣人民醫院。
出乎時萋意料的是,中醫並不會受年代政策影響。
批的也不是中醫大夫。
實際上被下放的大夫裡,更多的是西醫。
特彆是留過學,與國外有過學術交流的那種。
中醫大夫也有一部分,主要是那種有傳承,開醫館,家中有資產的。
被批也是因資本主義的名頭。
拿針灸來說,村裡的赤腳大夫大部分都會點。
他們本身是跟祖輩學的中醫,後又經過縣、鎮醫院培訓,學習一些基本的西醫開藥打針知識,治病以中西醫結合。
時萋放了心,以後多跑幾趟鎮醫院,往後她用針灸給病人看病就沒問題了。
拎著一大包藥品出了國營藥店。
江淑月也是戰果斐然。
也不知道她都買了些什麼,一個大布袋子裝著。
時萋扯了扯嘴角:“咱倆可是要走回去的。”
江淑月哢吧著眼睛,她買起來就忘了這茬。
這個時間了,少不得要在外麵吃了飯再回去。
時萋倒是不饞,她時常給自己加營養,肉蛋更是沒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