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這段時間折騰的時萋不輕。
除夕晚上一家子去了爺爺奶奶家,次日又去了姥姥、姥爺家。
方母娘家住的還挺遠。
因家裡沒自行車,全靠走著。
之後的幾天,因方父和方文鑫要上班。
剩下的三口人兵分兩路,由時萋帶著弟弟,方母一個人。跟趕場子似的拎著禮物走完餘下的親戚家。
這場麵時萋是第一次體驗。
查看了一下方時期的記憶,方家年年如此。
也可以說這時候家家戶戶都是如此。
這年過得比在西代村上工都累。
知青的探親假統一是十二天,不管家裡離著近還是遠。
隻是大家都沒那麼老實,超假是普遍現象。
時萋回到村裡時,全村除了沒走的程家旺以外,隻有她一個知青按時到達。
隻離開十來天,她的小屋也沒怎麼落灰。
簡單收拾了一通,開了門通著風,然後點了爐子和炕。
把回來時方母給她帶的大包小包東西拿出來。
有一包白糖,有一斤重。
還有過年時送禮的槽子糕,用牛皮油紙包著的。
兩小瓶罐頭被紙繩拴在一塊。
這些東西要是塞在她的行李袋子裡一路,早就擠爛掉了。
時萋上在出家門前就給收了起來,外包裝看著才這麼完好。
這些都是走完親戚後,家裡餘下的年禮。
每一樣幾乎都是在外麵繞了一大圈的。
你家拎到我家,我家拎到她家,他家又提回我家……
繞了一圈又一圈。
實際需要準備的隻有四五份,後麵送出去的都是換個來回。
但每年也有出岔子的時候。
比如這些就是方父那邊的一個侄子拿過來的。
到了初七,正常人家都已經走完了全部的親戚,方家也是,沒有再需要送禮的親戚了。
這家等到最後來送,大約也是禮不湊手。
等收完了彆家的,才逛到他們家。
方母往年能放的罐頭就會放一放留到下一年再送。
今年都包進了時萋的行李裡。
其他人家也是這樣,最後收到的禮當年送不出去的,就會放一放擱到下一年。
這時候的老百姓幾乎不會關注什麼生產日期。
在這個人民生活拮據的年月,這些繁瑣的風俗讓大家叫苦連天又樂此不疲。
時萋把東西分出來,村長和大隊長家都走了一趟。
村長這老頭有些不仗義,可人在屋簷下,該送的還是得送。
這給領導人送禮是個學問。
第一年你送了,往後千萬彆斷。
年年送興許也不會多照顧你,也不一定記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