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圓桌邊上,章楷明用同樣的方法觀察桌上的字帖。
“你來看看。”他對我說道。
我湊了上去,依靠紫光燈重新審視,確實是另一種觀感。
“如何?嘗試說說。”章楷明笑道。
“墨色渾然一色,字體飽滿發亮,而且字體壁畫中斑點甚少,應該用的墨水挺貴。”
聽到我如此直白的評價,章楷明不由大笑,點頭道
“話糙理不糙,說的也沒錯。不過這是隻是真跡的基本要素。”
“紙與墨,不過是一副字帖的載體,其靈魂在於內容與筆風。”
“在文物界裡,曆史上每一位著名詩人的個人風格其實早被我們工作者參透熟悉。”
“我們要做的,就是看這些墨寶,是否與其個人風格相匹配!”
“就好像方才那副《客中行》,就那淩厲飄然的筆勁,怕是舉世無雙,後無來者,無人能仿,讓我章某歎為觀止。”
劉胖子聽到這不由提出疑問
“這世上還有不能仿的筆跡?不說彆的,就在我們關中的工坊裡頭,就有不少……”
我聞言頓時心頭一驚,連忙打斷道
“那不都是仿品嗎!哪能跟桌上的比!”
劉胖子也是意識到自己失言,他估計要說的是“就有不少高手能做到”。
所幸章楷明並沒有生疑,隻是笑道
“倒不是說絕對無人能仿,但背後要花費的時間,精力和無數次嘗試,相信能令不少人知難而退。”
“再者說,要真想臨摹,豈會不知天高地厚地把對象設為詩仙李白?”
“另一方麵,筆跡仍然隻是一副真跡的要素之一,還得綜合其它元素。”
劉胖子追問道“哪還有啥?”
“那自然是作者的款題,還有字帖裡頭的各個印章。”
章楷明指了指其中一副字帖,我卻聽得有些迷糊。
在我的認知裡,印章就像是作者的簽名,在作品完成後蓋上自己的大名是再正常不過。
但我看著這桌上的字帖,有不少作品都是有不止一個,甚至十幾個印章。
難道說這些字帖由十幾個人完成?
我將自己的疑問說出,章楷明不由捧腹大笑。
“非也非也,這裡頭印章雖多,但內容卻並非單一的筆名。”
“首先印章分有幾類,一是常見的姓名章,即作者署名。二是閒章,內容是各種風格各異的圖案,其在字帖裡起到增加作品藝術性,調整畫麵布局重心的作用。”
說到這劉胖子不由得意道
“這個我知道!就好像山水畫那樣,喜歡在畫邊上配一首詩。”
章楷明不由尬笑,回道
“可以這麼理解!”
“而最後一類印章,也是極為重要的,即是鑒藏章。”
“這是字帖所經手的鑒藏者留下的印章,若是經手人過多,其數量可能比字帖原有內容的印章還要多。”
說著他不由拿起手邊那副足有十幾個印章的字帖,舉例道
“就拿這副來說,除去原作者自己留下的印章,足足經手了十二位鑒藏者。”
“由於每一位鑒藏者的背景和時代可能不同,隻要逐一鑒定每個印章的年代,以及經手者之間的連貫邏輯性,完全可以得出此字帖的真假性。”
我恍然大悟,心想又學到了不少,這些可是千金難買之物,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