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機時,企業紛紛追求“現金為王”、“輕資產”,陳景雲雖然不懂經濟,但陳景雲也會順應趨勢,把資產退出企業,規避風險。
而“四萬億”的超發貨幣,再加上美聯儲也同樣的經濟刺激,還有西南大旱引發的糧食歉收,遊資肆虐,國內的通脹惡化,似乎讓錢也越來越不值錢了。
美麗國災難片《後天》的男主角,扮演的是一位氣候學家,他曾經在電影中預測:地球將在幾十年內進入氣候狂暴期。
而僅僅對天氣預報感興趣的中國人,倒是因為百年罕見的西南大旱,對這位臆測猜想的氣候學家發生了興趣。
因為他們也想弄明白:為什麼曆史上潮濕多雨的雲南竟然在2005、2008、2009年多次出現旱情?
這次大旱發生在2009年夏秋之交,直到旱情持續很久以後,人們才模糊間想到:“似乎好久沒有下雨了。”
這次大旱主要集中在西南五省市,因旱情飲水困難人數達到了2043萬人。
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廣西這五省市乾旱麵積占到了全國受旱麵積的83%。旱情一直延續到2010年3月,甚至波及到了廣東、湖南、湖北、海南等地。
而大旱必定讓人們把它和通貨膨脹聯係到了一起。受災最嚴重的雲南春城2.5元/公斤的黃瓜漲到3.5元,7元/公斤的小米辣變成了12元,甚至衛生紙都漲價…
不僅僅是中國西南發生大旱,整個東南亞也都發生了類似的旱情,如果整個旱情持續時間很長,就會導致糧食價格上漲,並傳導到下遊的肉類,飼料及相關產品。
而因為旱情而導致的全國性通貨膨脹,將會在不久之後影響全國。通脹之悲,悲的是成本暴漲,利潤稀薄。
剛剛踏上金融危機之後的複蘇之路,歐美依然還籠罩在通貨緊縮的陰霾之下大印鈔票,我們卻尷尬的發現,通脹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
同一時期,鵬城同樣的蔬菜和糧食,港城卻比鵬城便宜5%~20%不等。為什麼人民幣對外升值,卻對內貶值呢?
專家認為:此輪通漲,與傳統意義上的通漲不同,壟斷行業生產的產品最先漲價,並且通過成本擴散到非壟斷行業,由此會形成全社會的通貨膨脹格局。
其實這就是壟斷行業攥取社會福利的一個基本工具。其實陳景雲想說的是,這個可以改變嗎?根本不可能的事?
如果你適應不了這種通脹,那麼迎接你的就是滅亡。
而在2010年11月4日淩晨,美聯儲又推出了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投放市場6000億美元長期國債,而按當日彙率(1美元兌換6.66元人民幣),6000萬美元就是4萬億人民幣。
對於企業來說通漲難熬,如果陳景雲繼續經營,就會麵臨“三漲一跌”–原材料漲、能源漲、員工工資漲、產品價格跌,這不就是死路一條嗎?
陳景雲早就想好了,如此艱難的市場環境下,還是保存實力更重要,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就是把自己老婆娶回來!
當然,機會少也不代表就沒有機會。
比如,陳景雲買到的蘇常柴A。就在脫手歐林雅竹纖維兩天後的8月12日,股價幾乎漲停,股價漲到了難以想象的15.67元。然後發了一條業績公告:2009年中報歸屬淨利潤1.887億元,同比增長4667.53%,基本每股收益0.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