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說定了啊,到時候我親自下廚,叫你們嘗嘗世家子弟的手藝,哈哈哈哈。”
關建山說完就走了,筆直的腰板,有力的步伐,一點兒都不像快要六十歲的老人。
收回目光,周喬和蔣苑一起朝熱鬨喧囂處走去。
一路上,她們經過了無數個小吃攤兒。
儘管已經快到中午了,但炸油條的、賣豆腐腦的、賣包子的、賣鍋貼的,全都還在。
再往前走,煮茶葉蛋,煮玉米,烤紅薯的味道也都飄然而至。
當然,最多的還數標致性的煎餅果子。
穿過這片小吃,前麵迎來的是各種地攤兒,專門倒賣日用品、小商品以及當時各種時髦的東西。
放在七十年代,這種行為叫做“投機倒把”。
可到了八十年代初,俏皮的京城人,給這類人群起了個響亮的名字,管他們叫“倒爺”。
其實不光這裡,一到晚上圍著動物園外牆,東華門夜市以及隆福寺,到處都有他們的影子。
那他們都倒賣些什麼呢?
電子表、太陽鏡、牛仔褲等等,都是很緊俏的物資。
還有很多腦筋活泛的人,利用出差等機會,到改革開放的前沿南粵省,還有當時還沒回歸的香江特區等地,買些廉價的電子表,肥皂等物,帶回來自己不用,專門拿到這來擺地攤兒。
“合法嗎?”
“這些都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客觀上倒也起到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不過有些也確實是不法勾當,比如倒騰外彙,再具體的我也不懂了。”
截止此時,她們倆已經跟好幾個蹬著小三輪車的商販,擦肩而過了。
他們車上搭塊板子,攤開的有西褲、牛仔褲、喇叭褲。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褲子已經由傳統的黑、褐、藍轉變成了花朵般的五顏六色。
這可是荔城和黑水路都沒有的,讓她倆一時間都覺得眼前一亮。
就在這時,前方大喇叭裡傳來幾句蹩腳的普通話。
“牛仔褲十元一條,牛仔褲十元一條,隨便挑,隨便選,走過路過的不要錯過,結實耐磨又好洗,買回去一條能穿好多年……”
兩米不到的小的攤兒,被各個年齡段的女性圍得是水泄不通。
周喬和蔣苑也擠了進去,還拎起來好幾條,從布料、做工、款式等幾方麵仔細評估。
“老板,這牛仔褲如果批發,幾塊能拿?”
“哦,那要看你批多少了,十條九塊,二十條八塊,五十條以上五塊錢就可以給你!”
“五塊?為什麼會這麼便宜?”
“很簡單啦,我們都是自產自銷,省掉中間那些個扒皮環節,當然就便宜啦!”
聽完蔣苑和那個商販的對話,周喬沒吭聲,拉著她默默地退出了人群。
她倆接著又往前走了一百多米,到這為止,就再也看不見地攤兒了,全是清一色的藍色鐵皮棚子,遠遠看去十分整齊,明顯是有部門在規劃管理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