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喬把自己得罪廠長,被迫辭職的事講了,而蔣苑她爸去世時,她還沒成年,而她媽是乾部,要到五十五歲才能退休,沒班可讓她接。
再說國家在八六年,就已經廢止了子女接班製度。
就算不廢,她下邊還有一對龍鳳胎弟妹巴巴地等著呢,估計怎麼輪也輪不到她。
關建山在聽了這些以後,表情有些黯淡,忽然說起了她們下午逛的那個地方。
“那些商販們,每天天不亮就趕到這,等太陽升起來的時候,生意都已經很紅火了。有不少打那路過的上班職工,趁著等車就會溜去看一眼,對你們這些時髦的年輕人來講說,這的東西甭管是款式還是價格,那都比國營商場裡強!”
周喬笑著說他住的地方好,可以說一出門口什麼都有。
關建山說“經商潮”洶湧,住這一片的百姓起初也不適應,簡直是喜憂參半。
喜的確實是路邊市場方便了生活,比如一條褲子國營商場賣三十,想講價,那不能夠。
但在外頭這市場,他要二十,你十塊就能拿走,這就是京城人常說的“搞活”。
憂的話就是倒爺遍地,亂成了一鍋粥。
有個事蔣苑很納悶,“大爺,那些商販都是哪裡人啊,我就沒聽到有一個是京城口音。”
關建山哈哈笑了兩聲,“也有,但是不多,老京城的商販們都喜歡賣季節貨。”
“而外麵市場那些商販,有一批是下鄉返城人員,也有其它原因造成的無業遊民,還有被拘留過的,甚至還有犯罪前科的待業人員等等。
起初居委會也很愁他們的就業問題,後來人家有腦子活泛的,不等上麵給解決,人家自己在那擺上地攤兒了。
街道一看這符合文件精神啊,還能給予社會安定,連忙給開證明,支持他們自食其力。”
周喬以前北漂時,經常來逛動批。
但是都不知道,這裡都有什麼故事在呢。
關建山本來就愛和年輕人聊天,見她倆愛聽這個,就順著這塊一直往下講。
據他說,在八一年的時候,室外還沒有辦照一說。
當時隻是對攤位的簡單登記,然後收管理費,就和現在縣城夜市的管理方法一樣。
那時候,一個月每個攤位才收五毛錢。
八五年中,那一片成立了市場管理處,總共設有六個部門。
市場,也就是後來的城管,還有公安,工商,交通,街道,再加上衛生防疫。
自打有了這個管理處之後,雜亂經營的馬路市場開始有了變化。
“鐵皮棚子”就是在這時候出現在這一帶的路邊,但不是她們今天看到的藍色這種。
隻是當時個彆商戶為了便於經營,有的在三輪車上加一個頂棚,有烤羊肉串的在上邊加了個蓋子,還有搭簡易小棚子的。
至於這種鐵皮棚子是誰做的,哪天出現的,現在早已無從考證了。
但棚子搭得花花綠綠,樣式各異,使本就雜亂的市場,顯得更加狼藉。
好在後來的時候,因為有人提了建議,所以管理處最終經過商議還是決定統一製作了一批鐵皮棚子。
要求尺寸、顏色、高低全部一致,下邊是櫃台,上半截搭起帶簷兒的棚子。
這就有了周喬和蔣苑今天所看到的,一片整齊的藍色鐵皮棚子。
“不知道彆人怎麼想,反正我比較讚同正規化管理,否則市場越來越亂,對商家和顧客來講,都不是好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