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命洪皓,徽猷閣直學士、侍禦史、兼權直學士院!”
這羅汝楫被罷免後的空缺,也算是補上了。
“賞賜內庫金幣鞍馬一副、金三百兩、帛五百匹、象牙五百斤、禦銘盾式琴一張……”
洪皓也算是來了個一波肥!
“臣,拜謝陛下天恩!”
隨後,其餘人等儘皆授職、賞賜!
“好!”一處空場,趙構坐在邊兒上,周圍不少人簇擁,中間一位腳踢肩頂,一隻皮球如同黏在身上一般,偶爾還會踢個高的,引來一片叫好之聲!
好半晌,這人微微俯身卸力,將球穩了下來,而後上前來到趙構麵前,“臣整日思慮國事,這蹴鞠之術卻是疏忽了,技藝比不得以往。”
這說話之人,正是大宋新晉右相高柄。
有句話說得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身為高俅之子,對於這蹴鞠之術,高柄自然是個中高手!
這不是今兒個趙構閒來無事,便是邀眾臣前來蹴鞠,玩兒了幾場有些乏累之後,就讓高柄單獨表演一番。
蹴鞠的起源已經不可考,但是先秦時期應該就已經存在,不過到了兩漢才開始大肆盛行。
蹴鞠盛行最初始於軍中,一開始隻是軍中兵卒宣泄精力的一種活動,不過後來發展到用於練兵,發展到民間和士大夫階層之後,就出現了表演性質和競賽性蹴鞠。
比如說班固所著《漢書》之中,將《蹴鞠二十五篇》列為兵書,便是源於此。
兩漢時期的競技性蹴鞠極為激烈,‘僻脫承便,蓋象兵戍’,就是說分組對抗的蹴鞠手,就如同打仗一樣,身體接觸和對抗極為厲害。
到了唐朝,足球的製作已經極為接近現代,而且是充氣式皮球。
雖然唐朝的蹴鞠比賽依舊是分組競技性,可是球門卻是設在中間。
一塊場地正中,由兩三丈高的竹竿挑起網狀球門,兩隊分裂球門兩側,以射門次數為勝,已經失去了競技的對抗性。也正因為如此,女子足球在唐朝開始盛行,女子足球不踢球門,而是以踢花樣為主,被稱為‘白打’。
大宋蹴鞠的規則基本上沿用唐朝,一種是競技性一種是表演性白打。
因為大宋經濟文化的繁榮,使得蹴鞠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高俅雖然不僅僅能踢球,可是至少踢球也是他能夠入皇帝眉眼的敲門磚,足以可見蹴鞠在大宋皇家以及貴族中的風靡程度。
趙佶不僅是球門,而且自己也喜歡踢球,其在宮中組建女子足球隊,時常進行表演。
後來,民間也出現了女子足球隊,比如李清照就是其中翹楚。
‘衣四色,繡羅寬衫,係錦帶,踢繡球,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這便是記載中,大宋女子足球隊進行表演賽的盛況,可以說,在大宋,蹴鞠已經成了一種全民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