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之廣博,臣不如也。”程瑀歎服。
趙構得意無比,如果是說彆的,我肯定懂得不如你們多,可是說漢末史,你們綁一塊兒未必比得上朕。
你們頂多是看看史書,而且還有諸多是道聽途說做不得真,我可是親曆者!比如這建康,我雖然沒來過,可是我爹、我亞父都來過,親口對我講述,知道的不僅比你們詳細,也絕對更真實。
貨真價實的曆史親曆者!
“陛下,建康知府晃謙之前來迎駕!”
晃謙之這個名字很多人不熟悉,不過他堂兄應該很多人知道,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晃補之。
晃補之與蘇軾、司馬光等人儘皆被列入‘元佑黨人’,因此晃謙之雖然在趙佶朝便科舉入仕,不過並沒有得到重用,直到朝廷難度,才開始升遷。
要說他運氣還算不錯,在東南水害發生之前為福建路轉運判官,因為乾的還不錯,所以到任之後便調任知建康府,恰好躲過了東南水害,否則哪怕是沒有罪責,想要升遷怕是也不容易。
“臣,權知建康府事晃謙之,參見陛下!”
“平身!”
“入城吧!”趙構開口。
隨後,儀仗前行,進入到建康城中。
自孫權建太初宮之後,隨後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儘皆在此建都,秣陵也改稱建業。三國歸晉之後,太康三年(282),改名‘建鄴’。後來,為了避諱晉湣帝司馬鄴,便是改稱‘建康’。
隋唐時,這裡依次被稱為蔣州、白下、上元、江寧等,五代十國的時候再度改為金陵。
到了大宋開國,這裡又被稱之為江寧府。
之前提過趙構駐蹕建康,想要把這裡作為行在,因此趙構下詔把江寧府改為建康府。
其禦筆親題‘建康’二字,而後說到,“建康之地,古稱名都,既前代創業之方,又仁祖興王之國……”
鄭重表態,要在這裡領導抗金,恢複大宋河山。
不過,表態完沒多久,有消息稱金兵要南下,趙構一拍屁股去了杭州,表示建康太危險,還是將杭州定位行在吧。
嗯……當時擔任建康留守的冤大頭,就是現在的兵部尚書杜充。
建康府主要的城門東西南北分彆為:日東、日西、日南、日北門,除此還有五座陸門三座水門為側門。
如今建康府內的行宮,是當年南唐國宮城改建而成,位於石頭城原址東側,整個宮城基本上是坐北朝南規製,整個城池周三十餘裡,雖然比不得臨安繁華,但是城中人口也有近三十萬。(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