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趙文浩不由得冷笑一聲,心中充滿了不屑和憤怒。
“60的股權?還真是獅子大開口。按照他們的估算,真要拿出滿足市場需求的合格產品,前期所有的投入算上,至少8000萬起步。
而且,在時間節點上,還無法給我保證。就這,竟然敢要60的股份?他們真當我是冤大頭啊!”
他的聲音冰冷而堅決,仿佛在向對方宣告自己的不滿和決心。
陳偉業訕訕一笑,有些不好意思。
他深知趙文浩對這次合作的重視和期望,也明白何耀華團隊提出的條件確實過於苛刻。
然而,作為一名技術人員,他並不擅長商業談判和討價還價,隻能尷尬地站在一旁。
趙文浩理解陳偉業的處境,但他不會輕易妥協。
他知道,如果雙方最終想要達成協議,中間肯定還有一個漫長的商務談論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他必須堅定立場,維護自己的利益,不能讓何耀華團隊隨意得逞。
此外,趙文浩也清楚地意識到,當前國內製造行業普遍存在著“造不如買”的觀念,許多企業更傾向於購買現成的技術和產品,而不是自主研發和生產。
這種情況下,何耀華團隊想要獲得投資,尤其是巨額的投資,並非易事。
趙文浩決定采取強硬態度,他不會輕易被何耀華團隊的漫天要價所嚇倒。
他堅信,通過合理的談判和協商,一定能夠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你去跟他們講,30的股權,這是我能夠讓出的最大誠意。如果這樣的條件,他們還不滿足,那麼這次的投資計劃就作廢吧。”
趙文浩語氣堅定地說道,眼神中透露出果斷和決絕。
他深知談判桌上的博弈,不能一味退讓,必須堅守底線。
經過深思熟慮後,他認為這個比例既不會讓自己失去控製權,也能給對方足夠的回報。
過多的出讓會影響到他對公司的主導權,但過少又無法吸引到優質的投資者。所以,30的股權成為了他心目中的平衡點。
此外,趙文浩還有更長遠的考量。
他知道,為了實現公司未來的高速發展,僅僅依靠自身的資金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他希望能夠引入具有戰略眼光的投資者,特彆是那些能夠為公司帶來技術突破的投資方。
這些資源不僅可以資金支持,還能助力公司的技術創新,從而推動業務的快速擴張。
趙文浩了解到,高盛集團在科技領域有廣泛的投資布局,並且對一些創新性的項目給予了大力支持。
如果有機會,他希望能夠與高盛合作,並借助其強大的資源網絡,加速公司的成長。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雙方利益相符的基礎之上。
陳偉業心裡犯嘀咕,實在吃不準何耀華團隊是否會接受那30的條件。
不過既然趙文浩都拍板了,他也隻能硬著頭皮點點頭,表示願意再去嘗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