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將軍言之有理,我亦正慮此呢!”
郭重見是彭高出言,點了點頭。
確實,你想得到的,敵人未必想不到,這一點,作為晉中名將,郭重還是有見識的。他之前之所以同意郭同的建議,實亦另有謀劃,欲作後手。
“將軍,武鄉要取,黎城、上黨也可下之。以末將愚見,您仍坐鎮榆社,扼住敵北進並州之徑,另遣一軍,自遼縣南下,直赴黎城,若黎城得下,敵必不得不回師往援,如此,欲取武鄉,便易若反掌!若敵分兵北來遼縣,我等亦可半路截之!”
彭高也不端著,趕緊獻上自己的計策。
“嗯,此計大善!”
郭重讚道,隨即又正色起來,一視眾將。
“眾將聽令,著郭同、彭高率兵七萬,過遼縣,下黎城!且記,若敵未自此道北上,則照郭將軍之前的計策,分兵來圍武鄉。若敵果欲來取遼縣,則當迎頭痛擊之!”
郭重說完,站起身來,狠狠地捶了下桌案。
自然,見他決心已下,眾將立馬拱手稱諾。
於是,郭同與彭高立即出帳,去調拔兵馬。而郭重等二人走後,又喚過兩名手下,密語了一番。原來,卻是他考慮到自己兵力有限,怕分兵後,相對勢弱,故命手下速往並州,稟明此間之事,並請明王增兵以援。
而正如彭高所料的,桂雲錚確實是兵分兩路,欲分進合擊,一路經武鄉、據榆社,上抵並州之南,一路出黎城、上遼縣,直取漾泉,以抵並州之東。最終,若是一切順利,則兩軍齊攻並州城。
這兩路兵馬,一路由他自領,偕宣豹、宋奎、曾大龍、馮紳,走武鄉而上,一路則由徐浪擔綱,偕李重九、嚴有道,從黎城而出。兩路兵力相若,各近十萬。
他之所要這般進軍,實因平陽那邊,林之靖帶來了好消息。
原來,林之靖等果在半路遇到了平陽欲來抄後路的敵軍,一番遭遇戰下,林之靖一舉將敵擊潰,死者降者不計其數。接著,又乘勝追擊,直搗平陽。
聽得此消息後,桂雲錚心頭大石便因此放了一塊。所以,他這邊兩路,加上林之靖,就一共三路了。如果三路都能實現預定計劃,那取晉之計,必將完美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