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之後,謝老二變了,要不說呢,人總得經曆點事情,不然成長不了,雖然謝老二都快六十的人了,這成長來的晚了些。
老太太出院之後,他們兄妹幾個商量好了,老太太一家一個月輪流住著,好方便大家照顧。
以前老太太是跟著老大住的,倒不是老太太封建傳統啥的,主要是跟著老大家的處的來,兩人都姓房,是一個村裡的,算是出了五服的親戚吧,關鍵是這性子,讓老太太很喜歡,不然當初也不會聘她為長媳了。
娘倆平時就跟母女似的,這麼多年了,從來沒有紅過臉,所以,老太太誰家也不去,就在老大家裡住著了。
年前那會兒,要不老大家的護著,老太太說不得當場就得沒了。
扯遠了,還得說回謝老二,老太太出院之後,他就找了自家大哥,想著掙點外快,手裡攢點錢。
謝老大記在心裡了,但是不趕巧,這年都過了,他自己手裡現在也沒啥活兒,隻能先等著。
正好這個時候,謝仁來信了,兒子說的那件事兒呢,不是不能操作,隻是這裡麵風險太大了,當然了,高風險意味著收入肯定也高。
謝老大一直不回信,就是想讓謝仁回來,當麵說,當然了,他的這些考慮是不打算跟兒子說明的,老二畢竟是長輩,得維護他在小輩麵前的形象。
“行,這個聽爸您的,您隻要給我一個大概的數量就行,我回去好有底。”
“嗯,行了,你去跟你二叔說一聲吧,我也出門一趟。”
爺倆把門一關,都出門去了。
靠山村那邊,今天也熱鬨了起來。
一大早,村長就在大喇叭上開始喊了,“各家各戶都注意了,把自家的院子都收拾利索,小隊長也要把自己的責任區都收拾好,明天有領導要來,我跟你們說,彆給我偷懶,老錢家,秦老五家,還有二賴子家,你們三家我等會兒會親自去看的,還有一些我就不點名了,自己注意,都給我支棱起來,好了,開乾吧!”
村長的喇叭喊完,大家就熱火朝天的乾了起來。
“六大爺,譚老師還沒來啊?立鐘也沒來?”
“嗯,時間還沒到呢,昨天都通知到了,今天應該不會晚的。”老支書也精神了起來。
主要是他們這半個來月的努力,終於是有點成效了。
林立鐘的提議當初得到了包括譚嘉平在內的所有人一致同意,當然了,雖然通過了,但是麵臨的困難同樣是巨大的。
老支書帶著村長和老會計就住在村委了,幾個人絞儘腦汁地計算各項開支,一一羅列。這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僅僅靠著村裡的那兩個養雞場和其他的收入,根本不足以支撐他們一開始的計劃,隻能修改一開始的計劃。
村長除了在村裡幫忙算賬之外,還得不斷地往縣裡跑,找戰友,找領導,總算是沒白費,縣裡跟供銷社決定一起到靠山村來看看,其他的結論需要等看到實際的情況之後再說。
譚嘉平也沒閒著,要是規模化地建暖棚,所需的材料和投入先不說,這技術人員也是問題,所以,他跟學校聯係了,畢竟他還借著學校的名頭。
而且,小麥的育種工作,也有一些成效了,也需要跟學校報備了。
大家各忙各的,也有各自的問題,反倒是始作俑者,一身的輕鬆。
林立鐘最近正忙著處理她空間裡的存貨,麵粉,大米,玉米麵,這次又是大豐收,加上一季兒剩下的,已經堆了一個半倉庫了。她隻能零碎地出手一些,不過,縣城就這麼大,需求量是有限的,跟濱城黑市完全沒法比。
期間,她也跟著參加了幾次村裡的會議,都是圍繞著村裡建暖棚的事情討論來討論去的。
當然了,這事情也是越來越明了了。
暖棚的數量從一開始的一戶一個,縮減成了五十戶,這個優先選擇經驗豐富的種菜能手家裡。至於人選,這個完全不用操心,在鄉下,誰家勤快,誰家埋汰,誰家有些啥本事,大家都是門兒清的,根本藏不住。..
技術人員,譚嘉平也給解決了,直接從學校那邊調一批過來,需要村裡配合安排住宿。
至於最重要的銷路問題,村長這邊也有了進展,縣裡和鄉裡的領導,還有供銷社的領導,會來考察,儘力爭取。
林立鐘每次都是默默聽著,她這邊,謝仁還沒回來,一切還不好說。
就在大家都為著這些努力準備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確切地說是兩個人,一大一小,到了靠山村。
方敏回來了,懷裡抱著一個才六個月大的孩子,風塵仆仆地回到了靠山村。
“老支書,我這手續是沒問題的,您放心,回來之後,我一定踏踏實實的,不會給村裡惹麻煩的。”方敏原本稚嫩的臉上,布滿了滄桑,整個人看著完全不像是二十歲的人。
她懷裡的孩子此時正安穩地睡著,根本不知道外界發生了什麼。
“唉,方同誌啊,手續你先放這兒吧,我找人先送你去知青點住下,彆的不說,孩子得照顧好,你的事情,不是我自己一個人說了算的,我得跟村長和其他村乾部商量一下。”
“哎,應該的,應該的,那老支書您先忙,我自己去知青點就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