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十二點,畢摩穿上一件道士服,服裝上有太極圖標,村民以為太極圖標是一種神物,就用敬畏的目光去望太極圖標,用敬畏的目光去望穿著有太極圖標服裝的畢摩,滿是虔誠的表情,不敢發出半點聲音,生怕因為發聲,而招來不祥。
畢摩手裡提著一個銅鑼,帶領俞曉梅的孩子,圍著棺材轉圈,畢摩口中念念有詞,接著是歌唱,歌唱的聲音,時而高昂,時而低沉。
堂屋門口是敲鑼聲,是嗩呐聲,敲鑼聲時而緩慢,時而婉轉,嗩呐聲時而低沉,時而嗚咽,徘徊,迷離,是一種祭奠,是一種挽留。
客楚林把手裡的頭發高高舉起,說:“這是大兒子的頭發,曉梅,感謝你為我生育了五個兒女,感謝你為我養大了五個兒女,現在兒子們就要來陪你了,你就放心地前去吧?等到我把孩子養大,立刻前來與你相會,到陰間再做你的老公,同時請你再做我的老婆。”
李刀磨習俗,父母離世時,做兒子的要把部分頭發放進棺材,以頭發代替人,去陪伴父母,對父母的生養之恩表示回報,表示感激。
因為還有事情要去做,做兒子暫時不能去陪伴父母,隻能以罰代人,請父母原諒兒子的不孝。
女兒是要嫁人的,嫁出去的女兒屬於婆家,她們雖然來到父母身邊,但是,她們沒有陪伴父母前去的責任,她們可以哀傷,可以哭泣,可以高聲大哭,以哭聲來表達女兒對於父母的感激。
李雲愽已經想到了這個問題,在此之前,他剪了李天明的少許頭發,在暗地裡交給客楚林,客楚林把李天明的頭發,跟家裡兒子的頭發放在一起。
客楚林刻意隱瞞李天明的身份,兌現了他先前對李雲愽兩口子的承諾,絕不泄露李天明的身份,隻說頭發是自己兒子的,彆人不會想到李天明也是俞曉梅的兒子。
在客楚林的心裡,李天明是自己的兒子,在李雲愽的心裡,李天明是自己的兒子,但是,不管怎麼看,李天明是俞曉梅的兒子,這是不能質疑的,李天明有義務陪母親到那邊去。
正是因為有兒子伴隨父母前去,李刀磨村民把能否有兒子看得至高無上,這也是李雲愽借俞曉梅之腹生子的原因。
客楚林叫孩子們站起來,叫他們看母親最後一眼,然後用白布把老婆的頭罩住,把棺材合攏,用木槌敲擊木釘,把棺蓋釘牢,在棺蓋和棺身合攏處打上蠟,彌合好棺蓋與棺身之間的縫隙,用低沉而淒迷的口吻向老婆告彆,說:“曉梅,你走吧?你安心地走吧?請你不要記掛我們,隻管在那邊好好地過生活。”
畢摩手一揮,走進來幾個男人,他們用手托起棺材,把棺材移到院子裡,放在兩張長凳上,用繩子把兩根抬杠綁住,朝棺材上鋪了一床毛毯,在毛毯上綁了一隻大公雞。
大公雞被綁在棺材蓋上,它看到四周都是人,很不自在,掙紮著想跑開,無奈兩隻腳被綁得緊緊的,幾次掙紮過後,眼看跑不掉,心知再掙紮下去,不但沒有效果,反而花費力氣,沒有好處,到後來就無奈地底下頭,做出聽天由命的樣子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