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當馬克思以後世的視角評價“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時,槍械作為現代戰爭之王已經完全取代了冷兵器的位置,英法殖民帝國蒸蒸日上,完全看不出衰敗的氣象。
英國清教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德意誌完全成了路德宗的天堂,素有“天主孝子”外號的法蘭西剝奪了教會的所有田產財富,天主教會退居貧窮的意大利與伊比利亞,在三大列強中完全喪失了影響力。
而在1453年,大航海時代的黎明依舊隻是黎明,指望技術尚不成熟的火槍取代冷兵器更是完全不現實的。
且不提前裝線膛槍那令人蛋疼的裝填效率,弓弩作為遠程士兵的主流始終不能被火藥武器取代的最重要原因便是火槍苛刻的使用環境。
潮濕會導致啞火,下雨點不燃引線,保養不善而炸膛頻發……任何環境上的波動都會讓嬌貴的黑火藥成為依托答辯。
哪怕在火槍火炮廣泛列裝的法軍當中,火槍兵更多也是作為輔兵存在,火炮基本純粹用於攻城,野戰次數屈指可數——不是每個將軍都像高爾文一樣執著於用炮彈殺死敵人。
十四世紀中葉起,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開始把火炮搬上槳帆戰艦,稱為“舷炮”,早期主要以滑膛炮為住,而非線膛炮。
滑膛炮不內置膛線,因而口徑偏小,精準度偏差,但也有優勢,那就是膛壓更足,射程較之工藝不成熟的線膛炮更為遙遠,在距離為王的海戰中占據優勢。
“帶銅炮的小舢板”就是這一時期強國海軍的最佳寫照。
現代意義上的線膛槍在1420年便誕生於德意誌紐倫堡的匠人之手,到1450年代便投入了實戰,但現代意義的線膛炮卻直到十八世紀才被西班牙人搬上風帆戰列艦。
那時的歐洲海軍才符合了大部分現代人的想象——昂揚的風帆,在風吹雨打中堅定不移的弧形艦身,以及一個個黑洞洞的側舷炮口中暗藏的鑄鐵線膛加農炮。
但十五世紀嘛……歐洲海軍還停留在接舷肉搏的早期EA版本,舷炮就如陸戰炮一樣,更多起一個輔助的作用。甚至幾百年前發明的希臘火(艦載噴火器)依然可以作為這一時期的海戰利器。
阿爾伯特最近心情大好。
這位威尼斯尊貴總督的獨生子,自從到以“海軍顧問”的身份抵達了的裡雅斯特,立馬得到了的裡雅斯特港口總督的盛情款待。
的裡雅斯特是一座位於北意大利與克羅地亞之間的大型海港城市,從法理上屬於卡林西亞公國的一部分。
這裡在公元前後曾是斯拉夫蠻族的殖民定居點,後成為羅馬帝國向外開拓的殖民省。
奧托大帝時期,神聖羅馬帝國簽署了準允邊境伯爵向東擴張的帝國法案,日耳曼人因而開始的成批成批跨過易北河,向東部的蠻夷之地開疆拓土。
的裡雅斯特恰好趕上了這個日耳曼人大舉遷徙的“風口”,大批日耳曼人來此定居,與斯拉夫人通婚生活,形成了獨特的斯洛文尼亞文化。
被伊斯特拉半島庇護,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加上是奧地利大公國唯一的沿海大港,的裡雅斯特理所當然地受到弗雷德裡克的高度重視。
這裡是奧地利對外商貿核心,來自威尼斯、克羅地亞和亞得裡亞海沿岸國家的商船日夜不停地停泊在富饒繁忙的的裡雅斯特港。
克羅地亞人已經很多年沒有擁有自己的國王,他們的國王多年由匈牙利國王兼任,在瓦迪斯瓦夫三世陣亡後,波蘭人、克羅地亞人和匈牙利人一起失去了他們的國王。
波蘭王國的王位由立陶宛大公卡齊米日攫取,匈牙利和克羅地亞的王位空置至今。
在這個匈雅提·亞諾什年老體衰的當下,這兩頂王冠的去留成為了的裡雅斯特酒館市井間經久不衰的話題。
“憑什麼說一定是你們匈牙利的馬加什當國王!按照繼承法,我們奧地利的拉迪斯勞斯王子才是眾望所歸!”
一間的裡雅斯特的小酒館裡,喝酒正上頭的薩格勒布商人突然發難,指著對麵桌子的佩斯行商口出不遜。
“馬加什隻是亞諾什的兒子而已,沒有資格領導我們美麗的克羅地亞!”
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在文化上深受西歐文化影響,雖然本身屬於泛斯拉夫族裔,卻根本和匈牙利的馬紮爾人與同為斯拉夫小兄弟的塞爾維亞人尿不到一個壺裡。
身著馬紮爾傳統長袍的佩斯行商勃然大怒,拍案而起,一場爭吵眼看在所難免。
就在這時,酒館的大門忽然被人推開,四名近衛士兵簇擁著一臉暢快的阿爾伯特·福斯卡利坐在吧台上,輕飄飄地扔出幾枚金燦燦的杜卡特金幣。
“把你們這最好的美酒和最漂亮的妞給我帶上來。”
阿爾伯特一隻腳搭在吧台上,坐在一旁的佩斯行商一臉晦氣地起身離去,一場潛在的爭吵頓時消弭於無形。
他看著佩斯行商的背影大笑不止,端起酒館老板親自端上的美酒,淺嘗輒止了半口,一口酒水噗呲就噴了出來:“什麼?!這是什麼破酒,喝起來和馬尿似的,你們就拿這個招待貴客?!”
“大大大大人。”酒館的老板娘顫抖地撿起酒杯,“這已經是小店最珍貴的酒了,這,再好的實在是沒有……”
“第戎葡萄酒有沒有?再不濟,波爾多的紅酒有沒有?”
老板娘幾乎快要哭出來了:“大人啊,那都是老爺們才喝得起的寶貝,小店何其有幸能夠珍藏呐?”
阿爾伯特嘁了一聲:“真掃興,那美女呢?美女總不能也沒有吧?”
“小店做的是正經生意,也,也沒有那樣的服務……”
“這也沒有,那也沒有,你開的什麼店!”
阿爾伯特怒發衝冠,起身踢塌了吧台,吆喝士兵:“給我砸,把這家沒用的店給我砸了!”
四名衛兵毫不遲疑,立刻對著店裡的器具桌椅拳打腳踢。
酒館顧客們罵罵咧咧地起身躲開,不去觸碰阿爾伯特的黴頭。
現如今,誰不知道福斯卡利家的阿爾伯特成了皇帝的掌上明珠——新生的奧地利海軍幾乎全仰賴這位外國來的貴公子教導,士官也大多請威尼斯專人培訓,沒人開罪得起。
不害怕福斯卡利家權勢的人一般又不會到這種偏僻的小酒館喝酒——一般不會。
阿爾伯特離開了父親的限製和家庭的約束後終於放飛自我,狠狠過了一把跋扈公子的癮,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幾乎所有客人都邊罵邊離開了。
“庶民也敢違抗我的命令?知道我們福斯卡利家的名號嗎?砸!接著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