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貝爾在軍事上的才華究竟出色不出色,這個年少成名的戰爭天才究竟是不是吹出來的樣子貨,他自己也不清楚。
仔細回憶,他除了兵力優勢時可以攆著敵人打,處理劣勢的經驗基本並不多,要麼是苟住不敗,要麼是乾脆逃之夭夭。
劣勢的時候尋求決戰?
簡直比殺了他還難受。
可以的話,他恨不得每一場戰役都像鎮壓基諾申科夫起義時那麼簡單,騎兵衝過去,跑回來,戰爭就結束了,多麼美妙。
在中歐乃至意大利戰場,奧地利經過軍改後的職業士兵與雇傭兵混搭戰術可謂無往不利,目之所及皆為魚塘,羅貝爾屬實沒什麼打硬仗的機會。
如果給他第二次選擇的機會的話,他應該會做齊更充足的準備。
至少不會腦袋一熱就坐上教宗大人的賊船。
望著兵敗如山倒的匈牙利軍陣,羅貝爾如是想到。
亞諾什總是嘴硬的,自從見到羅貝爾,他幾乎每次見麵都要念叨幾句“若非瓦拉幾亞人背叛,老夫不可能敗”的馬後炮。
約拿常常說老人是茅廁裡長滿青苔的石頭,又臭又硬。
他說得確實沒錯。
匈牙利人很勇敢,但也僅僅是勇敢而已了。
科索沃戰役,哪怕友軍背叛,堂堂兩萬大軍也不該被一日之內殲滅殆儘。匈牙利能吃這麼一場大敗仗,盟友背叛隻起到很小的作用。
菜就是菜,說破了天也是菜。
人數高出對方前排一倍的匈牙利騎士嗷嗷叫著撞上耶尼切裡軍團的長槍方陣,交手不過十數合,這幫戰前慷慨激昂的騎士老爺馬上灰溜溜地逃了回來。
在撤退的路上,重甲騎士們還撞翻了前去接應的己方輕步兵,可憐的匈牙利老農們連和異教徒精銳交手的機會都沒有,就被自家老爺踩成了肉泥。
如果說戰場上還有什麼是比敵人的騎兵衝鋒更挫敗士氣的,非自家的騎兵反向衝鋒莫屬。
數百名匈牙利征召兵一哄而散,匈牙利軍陣中心洞開,仿佛**的伊比利亞女郎岔開腿在發出邀請一般。
賽義德是個正常的男人,無法拒絕這樣的誘惑。
三百名白衣飄飄的穆斯林騎兵揮舞著彎刀從右翼後方突出軍陣,為首將領一副罕見的阿拉伯人麵孔,揮舞著一柄半人長的彎刀,狂笑著斬殺著已經失去秩序的匈牙利軍陣。
這是賽義德最珍貴的騎兵部隊,蘇瓦裡勒裡騎軍,由被迫改信的基督徒、突厥貴族和阿拉伯奴隸混編組成,與埃及的馬穆魯克騎兵師出同門。
區彆在於,賽義德不喜歡馬穆魯克人擄掠式的遊擊戰法。
他更喜歡讓騎兵潛藏在兩翼之後,大部分時刻保持絕對的靜止,以震耳欲聾的沉默製造無形的戰術壓力,再在關鍵時刻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就像他蛟龍入海的仕途一樣,默默無聞,一鳴驚人。
突如其來的蘇瓦裡勒裡騎兵製造了匈牙利士兵大範圍的恐慌。
之前的崩潰士兵主要集中在受到友軍衝擊的突出部,但異教徒騎兵的到來令左右兩側的支隊出現了動搖。
被專門部署在最外側的克羅地亞雇傭軍很好地履行了督戰隊的職責,牢牢抵死了側翼,防範了大規模潰散的發生,但這隻是飲鴆止渴而已。
大軍的士氣是無法靠斬殺幾個潰逃士兵來維係的,用恐懼鑄就的軍魂終究會被更深刻的恐懼所取代,例如,異教徒的屠刀。
固然,然而,地方軍隊也並非沒有其利刃。
宛如鬼魅般縱橫戰場的西帕希騎兵不斷鑿穿衝擊著匈牙利苦苦維係的防線。
這些自奧斯曼誕生起便被組建起的精銳輕騎兵部隊是戰場上最敏捷的尖刀,見縫插針,時刻騷擾著前排士兵的側後方。
電光石火之間,匈牙利前軍敗相已現。
蓋裡烏斯在心底搖了搖頭,對這些連哥特蠻族雇傭兵都不如的士兵感到發自肺腑的失望。
他沒有等候羅貝爾的指示,擅自開始了調動。
日耳曼尼亞第一軍團部署在匈牙利軍團和克羅地亞軍團的西北翼,不僅負責保證大軍側翼安全,還需要防範之前悄悄繞到特倫高地的敵軍。
奧軍還沒來得及偵查特倫高地的情況,蓋裡烏斯不是神仙,不清楚上麵的具體人數,如果超過一千,那都非常棘手,極有可能威脅到十字軍撤退的路線。
希臘和安納托利亞,蓋裡烏斯並不陌生。
這裡是羅馬帝國的馬其頓、亞該亞與小亞細亞行省,他18歲時遵照元老院的命令在小亞細亞尋找船隻,對當地的風土人情有很深的印象。這些自稱穆斯林的人口中的奧斯曼帝國也不可能比當年盛極一時的安提柯帝國與塞琉古帝國更難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