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說,老蓋想讓我把杜伊斯堡故意讓給克萊沃人,引蛇出洞?”
使者半跪在大廳中央,羅貝爾滿臉難受地躲開他的朝向,前者便立即蹭向他,反倒更加讓人不自在,他也隻能歎一口氣,接受了這份尊重。
他好不容易適應了當宗座的日子,又不得不適應作為貴族的生活。升得太快也不全是好事,他總必須裝出與年紀不符的穩重,可他本性是頭衝動的蠻牛,正常人不會把皇宮政變作為解決問題的可選項,可他已經這麼做過了。
他再三斟酌起來。
在使者到來前,他確實已經做好了出征的準備。但進軍方向並非波恩,而是威斯特法倫。朱利奧和雅各布已經合力打通了前往科隆屬威斯特伐利亞公國的道路,隻等他合並一處,四千大軍便會以摧枯拉朽之勢侵入威斯特伐利亞。
但雅各布的計劃有一個致命缺陷,而蓋裡烏斯也說出了這個可能性。
多特蒙德向克萊沃宣戰後,便將克萊沃人徹底拉下了這趟渾水。毫不誇張地講,即使約翰公爵明天帶著六千大軍兵臨城下,他也不會覺得有絲毫意外。
蓋裡烏斯說得對,一旦杜伊斯堡的最後一支機動部隊部署至其他方向,克萊沃軍百分百會趁機收複失地,他們有理由,也有資本這麼做。威斯特法倫距此少說兩百英裡,且途中必須橫渡萊茵河。假如杜伊斯堡有失,他無法及時回援。這座城堡是他掌握的唯一一座能控製魯爾河河運的據點,一旦有失,兩支方麵軍將被從中分割,逐個擊破。
入侵威斯特伐利亞,符合政治戰略,卻不符合軍事戰略。大部分時候,政治都該優先於軍事,但這一次不行。
羅貝爾下定了決心。
“回去告訴朱利奧他們。”他對信使說道,“停止繼續向東進軍,秘密後撤,我會率部隊傾巢而出,和他們在魯爾河北段南岸的波鴻彙合。”
接著,他再次向蓋裡烏斯派出信使,命令南線奧軍放棄襲擾波恩,向東渡河,沿森林邊緣一同前往波鴻。
“我們會在杜伊斯堡進行第二次決戰。”他沾碳下筆,寫出一行行優美的德文,“科隆人在這裡給克萊沃人留下了悲慘的記憶,我們就再來一次。”
5月4日,施蒂利亞團大搖大擺地收拾好輜重行囊,行出東城大門,僅僅在城堡留下了一百人出頭的衛隊。這些人全部是杜伊斯堡本地的居民,世代接受克萊沃公爵的統治,羅貝爾相信他們不會令自己失望。
因此,臨出發前,他帶領士兵搗毀了前段時間朱利奧修繕的工事,砸塌了城牆上最明顯的兩條裂隙,將之擴展為可供人通行的巨大豁口。如此一來,將來打回來時就方便了不少。
而且,羅貝爾還留下了後手。
就算要把杜伊斯堡還給舊主人,他也要在蛋糕裡塞一塊硌牙的小石子。
做完這一切事前準備,施蒂利亞團沿著魯爾河邊岸慢悠悠地南下,最終再次藏進了杜伊斯堡以南的森林,當然,這片森林的主人不會喜歡他這麼做的。
不久之後,收到軍令的兩支外派軍隊開始依命調動。
蓋裡烏斯的科隆降軍與拉瓦爾的騎士團東進至魯爾河沿岸,沿河向北機動。他們拋棄了之前占領的領地,多爾馬根郡大片地區再次反覆,戰爭難民與科隆潰軍的弱弱聯合襲擾著少數幸免於難的定居點,詮釋著弱者抽刀向更弱者的真理。
亂民賊軍四麵出擊,很快與殘存的科隆地方軍產生衝突。即便失去了野戰軍,這些地方衛戍部隊也絕非亂軍所能匹敵。
在奧軍重整態勢以執行新戰略方針的一周時間裡,科隆的顏色再次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重染故地。奧軍中不少投降者的家鄉再度回歸,導致這段時間逃兵屢禁不止,蓋裡烏斯被迫在少部分開小差嚴重的支隊執行了羅馬特色的“十一抽殺法”,但效果有限。
在行軍的路上,蓋裡烏斯注意到拉瓦爾的情緒十分低落,他似乎對這種放棄既得領土的行為意見不小。
至軍旅如龜爬般緩慢進軍至距離杜伊斯堡五英裡的一帶,已經有三成科隆士兵逃離了隊列,軍隊士氣低落,拉瓦爾終於忍不住詢問了蓋裡烏斯。
“我搞不明白,為什麼主教非要我們放棄那些寶貴的領土,全軍返回。既然如此,之前的奮戰和犧牲不就沒有意義了嗎?”
“並非沒有意義。”
蓋裡烏斯安撫並解釋道。
“敵國重奪領地需要時間,重建秩序也一樣。我們之前的破壞和侵占,為我們爭取了寶貴的進軍時間。利用時間差,我們可以組織更多的兵力,在我們選定的精準地點與敵主力進行會戰。戰爭其實很簡單,在談判桌上,贏者通吃,敗者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