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先是一愣,然後又緩緩的點了點頭表示認同,思旭的說法在他的心中留下了一個特彆的種子,隨著種子的萌發與成長,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自己將在這個理論的框架下有一番作為也說不一定。
“或許地球上曾有矽基生命在古地球上建立過輝煌的文明,也或許隻是一些簡單的矽基生命曇花一現後就此沉淪。
但是由於時間太過久遠,無情的宇宙終將抹除一切生命留下的印記。”思旭感慨的說著,曾幾何時自己也思考過生命的起源方式,但是從未有過今天這般的透徹過,或許這是接觸到一種全新的生命形態帶給自己的啟發吧。
科研調查裝置在數十台機器人的努力下已經成功安裝完畢,並且一些機器人將雕像表麵的沉積物已經徹底的清除乾淨並留下如水晶般晶瑩剔透的組織。
隨著一股能量被不斷灌注到雕像內,雕像自身的溫度也在迅速升高直至整體軟化下來。
機器人伸出機械臂抓向其表麵,就在機械裝置觸碰到表麵的一瞬間,原本軟化的組織頃刻間就變得堅硬。
以至於思旭不得不將機械臂的觸點進行加熱,加熱至與”雕塑“表麵溫度一致時,這種突然凝固的現象才不在出現。
“這種生物生存環境的溫度至少要在800攝氏度左右的區間範圍內,柔軟但是還能保持其形態,這是這種生命對環境的苛刻要求。
像我們機器人的手臂雖然受到那個空間內環境溫度的影響已經高達三四百度,但是對於這種生物而言依然是寒冷無比,如果對方是活的則極有可能被“凍傷”。”
麵對三四百度居然會被凍傷的說法,思旭在說出口時也莞爾一笑,畢竟這太違反常態了。
“使者大人,那豈不是說這種生命對能量的渴望將超過任何一種生命形式?”
的確如此,以人類的太空之旅而言,需要消耗相當大的能量來進行取暖,以確保自己不會被太空的低溫給凍死。
試想維持20~30攝氏度就要消耗極為龐大的能量了,那麼維持800攝氏度呢?這豈不是相當於他們在星際旅行中將有相當多的能量用來進行生命維持嗎?
信息的交換,神經形態的運動方式,能量的獲取,這一切的一切都充滿了未知。
單單對能量的渴望這一點推斷來說,就注定了這種生命形式隻能是小眾的不能在小的一種生命形態。
此時思旭已經逐漸對這種生物的遺骸逐漸失去了興趣,轉而他將與之相關的研究全部交給了中央科學院。
現在的他對浮雕壁畫中的那個三角形的六邊體充滿了興趣。思旭隱約覺得,這將是自己獲得技術突破的一個重要的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