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某農業大學,顧暢站在大學門口,看著夕陽的餘暉灑滿街道,看著人來人往的行人,他內心感慨萬千。
一個月前,顧暢作為大四的學生,和其他人一樣,正在忙碌著為畢業做準備,好在他平常成績很好,又深受係裡老師喜歡,已經決定留校保研了。
四年的大學生活很美好,可以預料的是將來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也會如此,唯一讓人有些難受的是,顧暢的專業是——畜牧養殖專業!
在農大,這個專業被學生們廣泛稱為“養豬專業戶”,因為這個專業的係主任王陵海,是全國數一數二的養豬技術專家,連帶著整個畜牧係,對養豬都比較偏愛。
說起來顧暢能進到畜牧係,純屬是意外,當時報誌願的前一天剛剛通宵網吧乾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係統開放,他迷迷糊糊把自己早已選好的專業填報上,就回家睡覺了,結果等錄取通知書來了一看,被第二誌願的農大畜牧養殖係錄取。原來他當時迷糊中把誌願填錯了。
據當時他身邊的人目擊,打開通知書的那一刻,顧暢發出了撕心裂肺的慘叫,哀嚎聲如同快要被屠宰的母豬,那一瞬間大家覺得他這個專業似乎是選對了!
萬般無奈到了大學,在一次大一養殖場實踐課上,偶然發現豬似乎能聽懂部分音樂,聽的高興了愉快了還會跟著搖尾巴。
他把這個發現當成段子和同學們說,沒想到被當時在場的係主任王陵海教授聽到,實驗後發現真的有用,這讓王陵海對這個大一學生讚賞不已,稱他是“罕見的養豬奇才”。
當然這個名號不知是開玩笑的成份比較多,還是認真的成分比較多。
總之從那天後,顧暢就加入了王陵海教授的科研小組,同時在整個農大學子口中,榮獲了了一個閃亮的名字“養豬貝多芬”!
也不知道是顧暢真是走了狗屎運,還是正如王陵海教授所言,是一個“養豬奇才”,在科研小組中,顧暢竟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建議對不同的品種豬實驗不同的音樂,甚至區彆對待公豬和母豬,成豬和幼豬,通過反複實驗,挑選出來了幾十首適用於不同品種,不同時間段豬的音樂,在各地養殖場推廣,效果出奇的好!
顧暢也因此一戰成名,甚至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傳奇,在後來的學弟學妹口中永垂不朽:有一位學長第一次來到養豬場,看著一頭頭可愛的豬關在豬圈裡,雖然現代化的養殖技術已經讓豬場乾淨衛生了很多,均衡的營養也讓豬崽們長的是膘肥體壯,但是,從來沒有人考慮過豬快不快樂,高不高興。
這時候,救世主顧暢學長登場了,他敏銳的觀察到了豬對於音樂的敏感,創造性的將養豬與音樂結合在了一起。
這一創造性的改變給養豬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從關注如何喂豬讓它吃胖,轉變成如何快樂的讓豬吃胖!
後來有人為顧暢的貢獻蓋棺定論:天不生顧暢,豬圈萬古如長夜!
也是因此,顧暢深受王陵海教授的喜愛,把他當做關門弟子,傾心傳授,四年下來,兩人的關係如同父子,顧暢感念王陵海教授的知遇之恩,感謝他的辛苦栽培,而王陵海則驚訝於顧暢的表現,當時的一句戲言沒想到一語成讖,這小子踏實認真,對於豬的各項變化有些敏銳的觀察力,還真是個“罕見的養豬奇才”。
所以四年大學馬上結束,王教授已經打算讓顧暢留校繼續跟自己讀研究生了!
顧暢自己也很樂意,王教授人沒的說,四年下來,兩人的關係可以說真是師徒情深。王陵海教授隻有一個兒子,美國留學後就在外麵定居工作,一年見不到幾次,妻子李文曼也是學校裡的教授,不過已經退休在家養養花,跳跳廣場舞,王陵海也到了退休的年紀,不過因為熱愛,依然活躍在養豬技術改革的第一線。
看著老兩口年紀大了,顧暢時不時拎著些菜肉去王陵海家裡做飯,陪陪兩個老人說說話。
顧暢老家在秦嶺深處的一個小山村,童年的記憶裡都是山,山連著山,山的那邊還是山。很小的時候,母親因病去世了,父親自己一個人又當爹又當媽的把他拉扯大,在這荒涼的小山村,村民們為了填飽肚子不得不起早貪黑,所以小時候,顧暢父親經常忙的忘記帶顧暢吃飯。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顧暢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著自己做飯喂飽自己,加上小孩子口味比較刁,還虛心跟村子裡的老大媽們請教,幾年下來,把每個人的拿手菜都給學了個差不多,這也讓顧暢的家常菜,做的是爐火純青。
第一次去王教授家的時候,顧暢就發現兩個老人不太喜歡做飯,嘗過王教授妻子李教授的手藝後,顧暢瞬間明白了,怪不得平常王教授午飯經常在學校餐廳解決,屬實是李教授手藝太那啥了!
顧暢咬著牙吃完一頓師母的愛心晚餐後,第二次買了大包小包的菜,給王教授倆口子做了一次家常菜,吃的王教授淚流滿麵,吃的師母是一直誇讚。
喜歡回鄉繼承三座大山:彆攔著我養豬請大家收藏:回鄉繼承三座大山:彆攔著我養豬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飯後王教授感慨說道:“已經好多年沒吃過這麼好吃的家常菜了!”
自此以後,時不時的顧暢就來王教授家做頓飯,給兩個老人改善一下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