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不!老夫主要是你對朝堂之事的認知,你是如何肯定朝堂之上有那麼多大贓官的?”
“閣老!這算什麼?我還知道大明為何會落到這般困境的呢?”
“哦!郭小哥!你還知道這個?”老孫更好奇了。
“這個簡單說就是沒糧沒錢。往複雜了說便是製度的問題。”
“製度的問題?往下說!”這倒是有些新鮮,老夫今日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大明朝開國定的製度一開始就錯了。”
“錯在何處?”
“首先,藩王郡王都有各自的封地,強占了封地內最好的田地,而且這些田地是免稅免賦的。每過一朝又多一些藩王郡王,又占去了一部分免稅賦的良田。他們誕下的龍子龍孫不用做事,全由老百姓供養,每位親王的年俸是一萬石祿米還有衣服布匹全由國庫開支,福王更是達到年俸十萬石。親王郡王誕下的子孫每人也有幾百石的年俸。二百多年過去了時至今日已有幾十萬龍子龍孫,這是國庫一筆很大的開支。”
“確實如此!太祖皇帝定下的這個祖製就是一個死結。”孫承宗長歎一聲。
“這還不是關鍵,更要命的是這些親王郡王手裡有國家下發的所謂俸銀錢,因為龍子龍孫手中的田地是不用交糧賦,故而他們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便千方百計兼並自耕農戶的土地。這使得國家用以收取糧賦的田地越來越少。
同樣的情況有功名之人也不用交糧賦,使得一些自耕戶把土地掛靠在其名之下,隻需向功名之人上交少量的糧食即可,這樣國家的糧賦又少一部分。這些就是製度的壞處。”
郭少靖暫停一會喝了口水,望著孫師傅。
“往下說!往下說!”
“若遇上災荒之年,百姓無糧充饑,各類大戶故意不放糧救濟致百姓流離餓死,那些留下的無主田地被大戶勾結無良官府以少量的錢買下,這樣國家的田地又少一部分。”
“往下說!”孫承宗見郭小哥又想停下喝水急忙催道。
“最近十幾年,每年多征一項遼餉,表麵上每位老百姓隻需五斤糧食,而實際上聖旨一出京變成了十斤,到各府變成了二十斤,到各縣變成了四十斤。不少老百姓或餓死或加入流寇,他們的土地又被兼並。這就是土地兼並問題。”“說下去!”
“各縣收糧賦,明令規定收每畝五十斤卻需收七十五斤名為漂沒,(指運送途中損耗),這部分漂沒卻讓老百姓承擔。而且不管天災早災蝗災照收不誤,老百姓種地甚至反要倒欠糧食,又逼得一些百姓不得不拋棄田地走上流浪之路,途中加入流寇的自然不在少數。”
“往下說!”孫大爺黑著臉,讓郭少靖有點擔心會不會突然伸手打自己。
“前麵說的是收糧的問題,下麵就說放糧的問題。比如,放糧給遼東,京城實放一百萬石,但出城隻有七十萬石,到了遼東,隻剩五十萬石,漂沒了二十萬石,然後軍頭再扣下一部分,實放至兵士隻剩三十五萬石。這使得兵士三天兩頭餓肚子,哪有什麼力氣訓練,更彆說上戰場殺敵。
剛才說的是土地糧食問題,大明朝的商稅問題自開國時的三十稅一至今未變,這點稅率真是小得可憐,然而就這麼點商稅,商戶還千方百計的要逃稅避稅,勾結賄賂奸官儘量隱瞞經商所得以達到少交稅甚至不交稅的目的,結果本來屬於朝庭的稅銀卻被奸商贓官分去一部分。
更何況某些奸商與朝堂高官本就是一家人,陛下是不是已經試過加征商稅卻遭到百官阻攔,一句“與民爭利,有違祖製!”便是他們最好的理由,輕輕鬆鬆堵住了皇上,但實際上爭的是他們士族世家的利益吧!”
一口氣說了一長段,郭少靖終於端起水杯喝了口水,孫大爺也沒有阻止。
喜歡大明中興全憑殺殺殺搶搶搶憑殺殺殺搶搶搶(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