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旨!”
………
盧象升得知建奴入關,老盧的孝也不用守了,急忙從老家宜興趕到臨清,接收到郭少靖資助的武器,大喜!
聽說郭賢侄在牆子嶺殺敵三萬,驚得怔了半響。再看了孫閣老的來信,又招來幾個民團少年問明了戰鬥經過,決定要仿照郭賢侄的戰法,以守為主。
自己身後有數十萬百姓還在撤往太行山途中,若自己冒失戰敗,百姓必遭建奴毒手。
畢竟天雄軍從未與建奴作戰過,對於建奴的凶名自然知道。大明多少支強軍失於建奴之手,孫閣老信中反複提及,叮囑不可與之浪戰。
熟知建奴作戰的孫閣老這般謹慎,當年孫閣老手中的關寧鐵騎實力還很強大,尚且敗於建奴之手,更彆說自己這支天雄軍訓練與裝備遠不及關寧軍。
可不能小看天下英雄,之前有誰能想到郭賢侄領著一支民團竟能殺敵幾萬。
那些民團自己也見過,都是些未及弱冠,各地逃難至京城的少年人,滿打滿算訓練不到兩年。
而郭賢侄自己也不過剛剛年過二十,就是這麼一夥少年,竟然創下大明近二十年最大勝利。
聽說高陽城還在城牆上搭建木屋,盧象升自然想到這是個好主意。立即行動,集中人手在臨清、大名、彰德幾座大城實施。
曆史上崇禎十一年,朝廷極度缺錢少糧,武備糜爛,各路勤王軍停留觀望駐足不進,崇禎心中議和與交戰之心搖擺不定。
正守孝的盧象升也被崇禎奪情起複,從老家宜興趕至京城商議軍情,與楊嗣昌等兵部之人就主戰與主和起了矛盾,讓楊嗣昌等人懷恨在心,為日後的悲劇埋下禍根。
主戰派盧象升率領天雄軍與嶽托的右路軍從密雲至涿州一路纏鬥,各有勝負。
心中有氣的兵部尚書楊嗣昌以大同邊境有北虜叩關為由,調走王樸與楊國柱這兩支邊軍。
而大明最強部隊關寧軍在監軍太監高起潛的帶領下卻一仗不打,隻是遠遠觀望。
沿途州縣亦拒絕撥予天雄軍糧草。
至此盧象升已經明白朝中主和派要逼死自己這個主戰派。
糧草斷絕,外無援軍如此惡劣環境下,還想戰勝建奴根本不可能,若是戰敗,便與袁崇煥一樣西市問斬。
天雄軍隻得向自己的老家大名府退卻,卻被數倍於己的建奴包圍於巨鹿縣賈莊蒿水橋。
而高起潛率領關寧卻在五十裡外的雞澤縣觀望,一兵一糧不助。
盧象升高傲的性格自然不會逃跑,免得被朝中那些軟弱主和派嘲笑。
安排了山西總兵虎大威與宣府總兵楊國柱突圍逃走,免得因為自己與兵部的矛盾而白白陪葬。
隨後率領標下兵將與殘部向建奴發起死亡衝鋒,隻求死在衝鋒路上,直至死完最後一個人。
清軍殲滅天雄軍揮師南下又一戰將關寧軍擊潰,自從袁崇煥擔任遼東總督之後,關寧軍徹底演變成一支唯利是圖的軍閥,一切以利益為上。
他們可能就是存心想弄死大明關內唯一一支敢與韃子一戰的天雄軍。
好讓他們關寧軍成為朝廷唯一依仗,從此要錢要糧予取予就任意妄為。(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