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村民或他們的孩子,有想出家的誌向。也就在白雲寺住持座下剃度,他們很敬仰自己的師父。知道這位法師不會以身份而抉擇弟子,並且對弟子一視同仁。包括一些想修法的村民,都可以隨時求教。
所以白雲寺直到如今,都還頗有開國時期的遺風。村民們感念住持的慈悲,都挑米麵蔬果來供養。但住持隻要了他們的種子,帶領著自己的弟子種田種菜種果樹。
除了寺院的口糧,一半拿去布施給了貧困的地方,一半在居士的商鋪裡寄賣。農禪並重、自養的風氣,也很好的保留了下來。
白雲寺不看身份,隻見誠心。來到寺院的人,就要拋棄曾經的身份,隨著大眾一起勞作,一起修行,一起上課。有修行的人,才能做白雲寺的住持和執事。
傳到這一代,已經是第五代了。法名惠果,原是鎮上的小乞兒。為了照顧自己的老乞丐,他從鎮上一步一拜的到了白雲寺。祈求住持能慈悲,治好老乞丐。
住持被他的孝心所感,真的隨他去治療了老乞丐。本來藥石無醫的老乞丐,被住持的神通給治好後。和小乞丐一起,去了白雲寺常住。
小乞丐越來越對佛法感興趣,也有悟性。於是拜了住持為師,取名惠果。而老乞丐,在白雲寺當了常住居士。慧根沒有那麼好,但學的很精進。隻是沒兩年,老乞丐還是迎來了無常。
不過老乞丐說,自己一生飄零,臨終之前在白雲寺做了幾年居士,是自己最幸福的時光。他很感激住持,也很感謝惠果。囑咐還是小沙彌的惠果,一定要好好修行,要做一個像住持一般的法師。
惠果送走了老乞丐後,果然愈發的奮發向上。沒出三年,就憑自己的額能力當上執事。住持觀察自己的小徒弟,心性不錯,修行也用功。就開始著重的培養他,惠果的另三位師兄見狀,也為師弟高興。
也告誡自己好好修持,以後能幫助自己的師弟。也能真的幫助所有的眾生,尤其那些孤魂。
白雲寺下邊的村莊叫白雲村,以寺名為村名。有嬰兒誕生,他們會請法師賜福。有人死了,也會請山上的師父超度。每次都隨力供養,這是白雲寺規定的。
村民們都很喜歡他們家鄉的師父,尤其是出去過的人,都會回到自己的村子。白雲寺的師父沒有出去過,如果要出這個鎮,必須要達到聖境,否則寺院都不會讓僧人離開。
住持這樣的規定,也是怕修行薄弱的人,出去看了花花世界後,學到一些陋習。對修行不利的事,白雲寺都扼殺在搖籃裡。
久而久之,白雲寺在周圍有了些名氣。想真心修行的,都慕名而來。但更多的是彆的寺院的譏笑,笑他們清高,窮酸。笑他們自甘墮落,和一群賤命打成一片,有損身份。
但白雲寺,在窮苦百姓心中,確是聖地一般的存在。哪怕寺院再小,哪怕師父們還穿打補丁的僧衣,在百姓的心中,他們如佛菩薩的莊嚴。(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