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想法,在第二次淞滬會戰之初,光頭委座才會以看似敗家子的方式,將他手下所有的精銳部隊,都抽調去了滬上。
甚至不惜將其全部犧牲掉。
光頭是聰明人。
也是有大勇氣、大決心的人。
同時,我華夏的各個地方軍閥們,顯然也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在第二次淞滬會戰爆發之前,他們才會抽空家底的,將各個地方部隊的精銳力量,也調往了滬上。
第二次淞滬會戰打了三個月。
中日雙方參戰部隊過百萬,在國府和光頭的協調指揮下,我華夏共投入了73個師,70餘萬人,以傷亡25萬人的代價,最後隻換來了殲敵9萬餘人的戰果。
那這場戰役我們輸了嗎?
從字麵數字上來看,我們確實是輸了。
大敗虧輸。
可如果換個角度,換個方式在看第二次淞滬會戰,就會發現,這一場戰役我們其實是贏了。
以舉國之力,迫使東洋人轉移了戰略主攻方向。
粉碎了他們三個月滅亡華夏的方針策略。
挽救了華夏國運。
同時改變了曆史走向。
也是靠著這一場大戰,華夏才免於徹底淪陷在了東洋人的手裡。
這是光頭委座一生的高光時刻。
雖然這個時刻,看著很狼狽。
很淒慘。
很血腥。
可隻要仔細研究過1937年的局勢變化,就會發現,由國府和委座主動挑起的,全國各個軍閥勢力競相參與的這一場大戰,意義何等重要。
後續的曆史,證明了這一場大戰的意義。
可以說,現在的華夏之所以還是華夏,都是犧牲在滬上那二十五萬英靈死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他們用一腔熱血,捍衛了國家的尊嚴。
他們用自己的性命,在不漏痕跡中,悄然守護住了華夏近千萬的國土。
四萬萬的同胞。
葉少鴻明白這個道理。
也知曉其中的意義。
所以他在看到戴玉農發送來的電文時,才沒有破口大罵,隻是沉默地連續抽了三根香煙,沉默的聽著李雲龍在旁邊憤怒吼叫。
他能說什麼?
他能說,這三十萬美元,隻是剛剛開始嗎?
他能說,他們接下的任務是很艱難,可後續準備奔赴戰場的戰士們,會更加悲苦?
不!
葉少鴻不能說。
他也說不出口,他隻知道一件事,這三十萬美元的任務,他必須要完成。
因為這裡麵的每一分錢,最後都會投入到國之勇士身上。
投入到即將到來的大戰當中。
國府、委座、各個地方軍閥,都已經做好了傾家蕩產、不惜一切保衛國家民族,守護這大好河山的決心。
他葉少鴻豈能因為任務艱難,就畏懼避退?
沉默過後,葉少鴻的目光慢慢的堅定了下來。
他突然握緊了雙拳。
轉過身來,向著李雲龍看了過去。
“雲龍。”
“什麼都彆說了,處座既然已經下達了命令,我們就沒有了拒絕的理由。”
“做計劃吧。”
“我的要求隻有一個,八月之前,必須籌措到這三十萬美元!”(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