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明秋每日白天趕路,幾乎是每間隔一個時辰就給兩兄弟說上一計,於是趕路的時間就變成一種煎熬。
張重總感覺休息的時間太短,而趕路的時間太長。
莫明秋知道說得太快就有囫圇吞棗的效果,於是講了三計就會停下來,開始說些理論上的東西。
他從孫子兵法中的道,天,地,將,法五**則中,擇出相關於現實環境相近的東西來說,並引導出張龍,張重的自己的想法。
事後又規定出心得的題目來,並吩咐兩人在晚上休息前寫出來上交。
其實莫明秋也隻會些理論上的東西,所以常以實例來補充,而這些又都是電視小說裡看來的居多。
每每講到這裡,就猶如身臨其境一般,甚至於有時連主人公的表情都描述了出來。
張重和張龍聽得聚精會神,並且相信每次戰役莫明秋都是主要的參與者。
閒暇時間莫明秋也會找無人的地方,獨自修煉自己功夫,慢慢的將暴力調整成到可控的效果。
莫明秋時常也會讓張龍演練一下擒拿手給自己看,從中分析自己的不足之處。
最後還學會了張龍的翻雲劍法。
於是路程雖然漫長,但大家都沒有覺得無聊。
大約用了十六天的時間,三人就到了樊城。
樊城距離京都城比較近,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幾乎就算是京都城的南大門。
早些年朱子文王把科舉會試選到此處後,樊城又加上了文城的名號。
街道兩旁店肆井然有序,此時夕陽西下,紅潤的餘暉投射在紅磚碧瓦之上,泛起古銅色的光,樓閣飛簷之上風鈴串響,帶出朦朧的詩意感。
莫明秋被這般典雅的風景陶醉了。
“這樊城跟悟安城比起來,又是彆樣的一番景色。古色古香的,這才像是文國該有的模樣了!”莫明秋說道。
“聽我爹說,朱子文王本打算在此定都的,後來不知為何又改了!”張重說道。
“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文王不想在此屯兵,以免傷了此地原貌。”莫明秋分析道。
張龍見兩人有些樂不思蜀,於是說道:
“不知朱大哥到了沒有”
“對了,先去你家祖宅看看情況!然後再出來逛街。”莫明秋對張重說道:
“你家住哪裡趕緊帶路。”
“我也不知道了!得打聽一下。”張重說道。
張重七年沒回過樊城,一直跟其父親張都尉駐守曲陽,兒時記憶甚是模糊,依稀記得的隻有自己家後花園的模樣。
張龍問了一下路邊一家鞋店的夥計,三人認清楚方向,往東安大街走去。
張重家的祖宅在東安街的街尾,找起來並不難,三人剛走近大門,門內就迎出一人,正是朱五。眾人見麵好不高興,張重拉著朱五的手搖晃不停。
“趕緊去跟你奶奶請安去,彆的話事後再說。”莫明秋提醒道。
朱五也才反應過來,趕緊引領眾人進入府中。此時早以有人進去稟報,不多時隻見一老婦人迎了出來。
莫明秋猜想定是張重的奶奶。
仔細看來,但見那老婦人一臉慈愛滄桑,花白頭發被梳起成束,盤在了頭頂。臉上條條皺文,刻畫出花甲的年齡。
此時她麵帶歡笑望著張重,隱隱間眼神中閃著淚光。
祖孫倆一番親熱,張重很會說話,每句話都能哄得老人笑開花。
莫明秋張龍見張重親人團聚不便打擾,推搡著朱五引路去了花園閒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