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帝能一統西域,靠得也是天時地利人和。”
趙龍說道,“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是大漢。”
“哦?”
嬴政笑問,“先生說最重要的原因是大漢,乃是因為何?”
“因為漢朝有這個國力和條件啊。”
趙龍笑著說道,“從他曾祖父漢武帝的時候,就已經把匈奴最精銳的力量給打廢了,這也為匈奴勢力退出河西走廊,繼而在西域被弱化創造了先決條件。”
說著,趙龍繼續說道,“漢武帝晚年,那還派兵到天山南北屯田呢,這也是給子孫留下的重要貢獻。等到漢宣帝繼位的時候,為了轉移矛盾,確立威信,就決定重新以武力對外擴張為手段,為國策。
畢竟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皇帝的威嚴,無異於對內確立自己的正統地位,他給武帝上廟號,這做了,也做到了。對外,那就繼續打匈奴!我太爺爺打匈奴,我是他正統繼位者,我也打匈奴!”
嗯?
這倒是……
對內確立自己的正統地位,對外樹立自己的武威,這也是皇帝把兩件最基本的事情都做了。
這樣做的話最起碼會給人一種信號,那就是他這個皇帝,穩下來了。
一個朝廷裡麵,名義上誰最大?
還是皇帝最大!
皇帝的地位穩下來了,那麼皇帝的身邊,能不會聚集能人嗎?
能力和富貴從來都是雙向奔赴的,人自然會往高處走。
霍光那裡人才都飽和了,新的人才到那裡去競爭太大,回報太小,倒不如轉頭去燒皇帝的灶。
所以,漢宣帝的第一批心腹能臣,就這麼來了。
“正巧。”
趙龍說道,“武帝離世之前,在西域發展了一個烏孫國充當自己的盟友,就在漢昭帝死了沒多久,匈奴就發兵攻打烏孫國,想要把西域裡麵這個漢朝的小弟給乾了,讓自己能夠在西域繼續說一不二,繼續吸血,漢宣帝就問霍光打不打,霍光彆的不說,對武帝遺留的問題從來不敢含糊,馬上點頭出兵,這漢宣帝一朝對匈奴用兵就開始了。”
說著,趙龍繼續說道,“漢朝本部派出十五萬大軍直擊匈奴,烏孫五萬軍隊在西邊配合,由漢朝使臣常惠指揮,結果這一仗根本沒打起來,然而還贏了。”
嗯……嗯?
你說啥?
這一仗沒打起來還贏了?
這是什麼意思?
“這,仗沒打起來是怎麼贏了的?”
蒙恬不解說道,“是匈奴不戰而降了?”
“倒也不是。”
趙龍笑著說道,“是因為匈奴聽說漢朝發兵十五萬攻打匈奴,就直接跑啦,從南向北跑,從西往東跑,瘋狂的跑啊。然後漢軍和烏孫國的軍隊就追,漢朝這邊的匈奴兵跑得快,漢軍沒追上,烏孫國那邊的匈奴人跑得慢,被俘虜了差不多四萬人,還有幾十萬個牲口,這一仗就這麼結束了。”
“這……”
“啊這……”
聽到趙龍的話,嬴政和蒙恬等人,張了張嘴,一陣心情複雜。
那這一仗還真是有點操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