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元朝,各路要求設置醫學開始,三皇廟被國家正式納入官方規劃管理範疇,忽必烈下令強調各地建立醫學和三皇廟,從各路推行到了郡縣,醫人專門祭祀三皇,“三皇廟學”也成為了元朝醫學的代稱,是元朝醫學教育製度中最有特色的一個方麵。
元朝統治者對醫學的推崇,和結合三皇廟的推廣,將醫學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聽到“三皇廟”第一次是與醫學校合一,元朝之前的儒家弟子炸開了鍋。
“醫學小道,怎麼能入三皇廟!”
“不愧是蠻元,真是不懂禮!”
而大秦的醫家弟子則高興的好像是過年了一般,“嘻嘻,你們怎麼知道醫家入了三皇廟?”
其他百家:“……”這人怎麼這麼欠打!
各家弟子一個比一個激動,圍在一起打嘴仗,就差直接動手圍毆醫家弟子了。
不管怎麼罵,醫家人都是滿臉得意,這一局他們贏了!
【蒙元的文明其實很短暫,所以統治者們對所有的文化都很重視,從成吉思汗到元順帝,蒙元對科技、工匠,對醫術、對商人都是非常重視的。
而儒學……呃,元朝主打的是一個實用性,就算之前說忽必烈推崇儒家,其實也沒有很重視儒家啦,所以元朝科舉的次數是很少的。
蒙元好戰,在頻繁的戰爭中,人口的不斷遷徙中,疫病流傳的更快,由於各個階級各個層麵對醫療衛生的迫切需要,蒙古統治者很早就注意到了醫學人才,即使在金時期,醫生、工匠這些有特殊技能的人都會更容易擺脫奴隸地位。
元朝恢複了因為戰亂而荒廢的醫學校,忽必烈令各科醫學生必須學習《素問》《難經》和《聖濟總錄》。
後來忽必烈又讓從醫者必須精通四書作為醫者的道德要求,同時還要求掌握《尚書》《春秋》等儒家基本經典,醫為主,儒為輔。
元朝還繼承了宋朝的十三科和針灸銅人,並且有了新的發展。
到元朝時期,因為戰亂,也因為直到1265年,尼波羅人阿尼哥修複了因年久失修損壞到無法使用的銅人,並將其安置在了三皇廟。
三皇廟內有曆代名醫像,東有神機堂,神機堂裡就放著銅人、針灸圖二十四幅。
更妙的是,蒙古人不玩“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也”那套,所以元朝的醫生會用屍體解剖的方式來進行臨床試驗與治療,這是醫學界的一大改進。】
“這是一件值得稱讚的事嗎?”
後世……不再用儒家治國了嗎?為什麼天幕對儒家的態度如此不敬!
【根據史料記載,蒙古醫生會取死囚來進行屍體解剖,不過元朝的人體解剖圖並沒有流傳下來,也是醫學發展的一大遺憾吧。
元朝朝廷對醫學生的要求同樣十分嚴格,“諸醫人於十三科內,不能精通一科者,不得行醫”,同時也有職業技能的考核。
而且就算考試合格了,日後要是發生了醫療事故,醫學提舉司的主管負責人和醫學教授都會受到牽連。
元朝時期,還有了曆史上最早出現的醫學學術交流會議。
每月朔望兩日,各地的三皇廟前十分熱鬨,當地或者外地的醫生彙聚一堂,一起交流自己看過的病人怎樣的病因,如何診治,療效如何等等。】
“這個不錯!”
宋仁宗立刻吩咐左右:“這個大宋可以學!”
官員們也很是認可這個提議,開始討論起醫學交流會議在哪裡辦比較好。
【元朝同樣注重醫書的編纂,民間醫學教育開始蓬勃發展,為醫藥典籍的編輯、出版、流傳、保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朝廷重視醫書之後,對民間也有影響,當時流行的醫書語言精煉,甚至出現了詩詞曲賦的形式,讀起來朗朗上口,更便於初學者記憶和背誦。
而且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原本醫藥落後的狀況也得到了改變,傳統的中原醫藥和少數民族醫藥得以互相借鑒和補充。
而醫者的社會地位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名醫輩出,醫學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中的李杲、朱震亨正是這一時期醫學之盛的代表。
金元四大家指的是從公元1115年到公元1368年這段時期的四位著名醫家,以及他們的四種理論。
分彆為劉完素的火熱說、張從正的攻邪說、李東垣的脾胃說和朱震亨的養陰說。】
“金元四大家!四大家!”
被天幕點名的四個人也是高興了起來,他們的名字和醫學理論也傳到了後世!
而其他朝代的醫者也受到了鼓舞,醫者也可以稱作“大家”!
【金元四大家對後世中醫的影響很巨大,薑薑簡單的取其中一個方麵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那就是乳腺癌。
乳腺癌又名“乳岩”“乳疽”,相似症狀最早見於《靈樞·癰疽》:“疽者,上以皮夭以堅,上如牛領之皮”。這個“牛領之皮”就類似現代醫學中的乳腺癌橘皮樣改變。
《黃帝內經》《諸病源候論》中都有提及此病。
乳腺癌是是乳腺腫瘤的惡性病變,會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極大地降低生活質量,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而且乳腺癌並不是婦科疾病,也就是說男人也會得這個病的。】
天幕下,原本以為“乳腺癌”是婦科病的男人們都沉默了,男人又不需要哺乳幼兒?為什麼會得這個乳腺癌?
【中醫認為,腫瘤多由陽虛陰結而成,屬於“積聚”“症瘕”範疇,而腫瘤中尤以乳腺癌為多。
金元四大家立足各自的理論派彆上,有了新的認識。
不過他們的理論太過於專業了,薑薑看的很拗口,就不讀了,薑薑掛一下資料,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暫停去看哦。】
資料截取部分掛在天幕上,各朝代的大夫分工抄寫,整理,這可是醫學大家的理論。(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