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薑覺得這是對杜甫一生境遇的詮釋。】
“那話怎麼說的來著,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老杜是真的孤獨了”
【唐去宋來,沉寂百年的杜甫被重新推上了曆史舞台,迎來了意想不到的千秋盛名。
進入兩宋,儒學經曆了六朝隋唐的略微鬆弛期,迎來了它的又一複歸**。
宋朝的統治者為了強化**主義中央集權,打著儒學的大旗開始物色有利於自身統治的精神領袖,而杜甫就因其濃厚的儒家精神而被選中。
但正如漢儒詮釋《詩經》是以儒家思想貫穿始終一樣,宋人也是戴著理學的有色眼鏡來注解杜詩的。
所以他們突出了杜甫溫柔敦厚的儒者形象,淡化了他嫉惡如仇的剛勇個性。
宋朝文人隻要提及杜甫,必要說一說他每飯思君的忠愛,強調他身處困境不忘憂國的忠誠。
因為這種精神是整個宋代必需的,也是浸潤於儒教觀念的封建知識分子所樂於接受的。
在這一契機下,杜甫不僅僅再是一位詩人,還成為了詩聖。
明人陳獻章更是直言\"子美詩之聖\",最終把桂冠戴在眾人矚目已久的杜甫頭上,完成了\"詩聖\"的真正定位。
從此,杜甫在文學史上卓而不群,獨尊後世。】
“聖是個人品格可以達到的,但聖也是需要權威或是約定俗成來蓋章的”
“……”
【文章憎命達,杜甫飽受苦難,可他也保持著自己的樂觀,他的詩文也寫得更好了。
大曆五年,臧玠在潭州作亂,所以杜甫隻能又逃去了衡州,原本他打算著再去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他們一行還沒有到耒陽,就遇到了江水暴漲,隻得停泊方田驛。
後來杜甫順流而下,折回潭州,以圖回鄉,然而在這一年的冬天,杜甫在由潭州往嶽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了,時年五十九。
這位偉大的詩人就這樣死在一條孤零零的小船上,再也沒能回到自己心心念念的故鄉。】
“嗚嗚,故鄉的花開了”
“我的老杜啊!”
視頻播放到現在,天幕下的古人大多喜歡上了這位為國為民的詩聖,他們望著天幕中那個滄桑的老人到處輾轉,不由潸然淚下。
為何,這個好人,這個能看見他們苦痛的人,不能有一個好的結局呢?
難道是他們的命賤嗎?所以連累的這位詩聖也不得好命嗎?
天道不公!為何不能憐惜他們?他們生來就該如螻蟻一般,任人踐踏嗎?
唐朝
杜審言望著天幕,麵色沉沉,他的寶貝大孫子未來居然過居然這麼慘!
他雖然自豪於家裡出了一個流芳千古的詩聖,可他也是這個孩子的祖父啊!他怎能坦然接受家裡的小輩活得這般淒慘?
如今天幕劇透了曆史,很多事情都會發生改變,他的孫子未必會成為詩聖,不過這樣也好,他的孫兒已經苦過一次了,這一次就做一個快活郎君吧!
杜閒則有些恍惚,有一說一,他現在還沒孩子呢,就已經知道了自己將會有一個詩聖兒子,這個兒子的一生還是那般落魄,他的內心很是複雜。
杜閒隻能下定決心要做個大官,多多攢錢,給兒子一個遊山玩水的快樂人生!
杜甫看著這個小娘子一口一個政治的說,不由得心裡已一驚。
雖然他對宋朝統治者和文人的做法有些不認同,但是他也管不到自己死後的事情。
而對於他的死訊,他是有些遺憾的。
他既沒能諫於君王,也沒能治理地方,他這一生竟然沒能完成自己的抱負!
哪怕是死去,恐怕也是極為不甘心地吧!
【我記得杜甫的《石壕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白居易的《賣炭翁》在同一課裡,我們老師在講這一課的時候,也是先給我們講的背景故事,隻是那時候我對曆史沒那麼感興趣,比起安史之亂,電視上熱播的《楊貴妃傳奇》更加吸引我。
當我背誦《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那種大義的感覺一遍又一遍的震撼著我,從這一篇古詩中,我才想去了解杜甫這位詩人,折服於他的憂國憂民。
我一直以為詩詞是瑰麗的,是豪邁的,是婉約的,是恬淡的,讀到這篇詩的時候才發現,詩也可以是這樣的!是可以心懷大義的,是可以貼近人民的!】
“好像是八下的”
“不得不說,編輯是真的很會”
“這算是小彩蛋嗎?”
“是給懂的曆史的小朋友們的彩蛋!”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這句詩給我的震撼一點也不比茅屋那首要小”
東漢末年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諸葛亮從這句詩中,仿佛看到了一個身無過冬衣的老人祈禱著上蒼,讓天氣再冷點吧。隻有天氣寒冷,他才能儘快地把炭賣出去,賣一個好價錢呀。
為什麼買賣炭翁會如此?大概是因為朝廷的不作為或是朝廷勢弱吧!
這首詩講的是賣炭翁呢?可這位賣炭翁身後的,還站著許許多多的農人、漁民、織工……
他們也會因為各自的田租賦稅流下辛酸的淚水,這不是百姓對王朝起了怨懟,而是王朝對百姓的無儘欺壓與漠視啊!
劉禪聽到自家相父重複著這句詩,以為他是在擔心蜀地的百姓也會遭遇這樣的情況,安慰道:“相父你放心,我們蜀地氣候宜人,不必擔心賣炭翁會被凍死!”
這是會不會被凍死的事嗎?這孩子一點政治敏感度都沒有的嗎?
看著劉禪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諸葛亮幽幽地歎了一口氣,算了,自家孩子!好好教!
【好啦!小夥伴們!今天的直播就到這裡啦!
下一次的直播還是在兩天後,大家猜一猜下一次的目的地會是哪裡吧!拜拜!】(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