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心中還是琢磨開了,這個批完再拆開的名字的做法還挺不錯的。
眾位被類似“我的國公父親”“我的宰相伯父”“我姓崔,清河崔氏的崔”的科舉文章坑害得不輕的文人們羨慕的都要流口水了。
一書生道:“如果你我身在宋朝,是不是就會好多了?”
另一書生扇了扇扇子,笑道:“可是那大宋的風評可不是太好,天知道會發生什麼?”
“說的也是,還是希望咱們大唐能像宋朝一般把名字遮蓋住吧。”
宋朝
尷尬的歐陽修:“……”
難為情的曾鞏:“……”
倒黴的蘇軾:“……”
【雖然鬨了一場大烏龍,不過最後的結果還不錯,蘇軾被順利錄取,還因此成了歐陽修的門生。
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讚下,蘇軾一時聲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會傳遍京師。】
天幕下,王安石摩挲著茶盞,不屑的冷哼道:“蘇子瞻,狡詐之徒。”
原來就是那場科舉文章,歐陽修對蘇軾文章中采用的典故好奇,蘇軾便告訴他這典故出自《三國誌·孔融傳》。
結果就是歐陽修翻爛了書也沒找到這個典故,再次詢問蘇軾後,才知道這是蘇軾學習孔融編造出的一個典故。
歐陽修不在意,甚至覺得這樣的這樣的蘇軾非常的豪邁、敢於創新。甚至還稱讚蘇軾:“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當然了,現在嘴硬的王安石還不知道,在原本的世界中,自己是怎麼給他討厭的“奸詐之徒”求情的。
【但是好事多磨,在蘇軾正要大展身手時,突然傳來了蘇軾和蘇轍母親病故的噩耗,二個兄弟隻能隨著父親回鄉奔喪。
守滿了喪期回京的蘇軾,也沒有就此沉寂,兄弟兩個得到了歐陽修的賞識,被推薦著參加了製科考試,這場考試中,蘇軾的策論依舊寫得很好,被定為第三等。
這個製科考試是唐宋的一種特殊考試製度,不定期舉行,且程序繁瑣選拔嚴格。
有多嚴格呢?南北宋加到一起三百多年的曆史,科舉出來四萬多的進士,而製科考試隻舉行了二十二次,成功通過的人不過四十人。
而且這個第一等與第二等都是虛設的,所以第三等就是實際上的第一等。
而整個宋朝的製科考試中隻有蘇軾得了第三等,所以蘇軾也被稱為“百年第一”。
據說,宋仁宗看了他的策論,也稱他是宰輔之才,還授他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人生嘛起起落落落落落”
“這麼牛的嗎?”
宋朝
趙匡胤被這樣一位人才喜的不行,前朝的詩人有那般才華,但少有策論寫的好的詩人,這個蘇軾的策論能得一個“百年第一”,當真是厲害。
見趙匡胤一片的欣賞之色,趙普說道:“陛下,這位蘇東坡初出茅廬之時的策論就能引人讚歎,那麼稍經打磨,必定是位大才。”
趙匡胤也是感慨:“說的不錯,這人的詩文如何我還不知,但是這政治見解定是不俗,這樣的有才之人在仕途定是比杜工部順遂的。”
趙普點頭說道:“定是如此。”
【有大佬看好,還被頂頭**oSS記住了,那按理來說,蘇軾之後的仕途肯定是要一帆風順了。
但是他的運氣是真的不好啊!
在他事業蒸蒸日上之時,他的父親過世了!於是蘇軾兄弟又得扶柩還鄉,守孝三年。】
“倒黴倒黴倒黴倒黴”
“太慘了”
漢朝
劉徹挑了挑眉:“他這時候幾歲了,該不會大好年華的全在守孝吧?”
“十九歲上京,這時候大概也就二十多歲吧。”最好的時候輪番守孝,那等他回到朝堂時,還會有他的位置嗎?
就算是才子,可朝堂之上又有誰不是大才呢?
天幕不是也說了嗎?蘇軾那一屆科舉陣容豪華,人才濟濟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