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李世民笑得開心的時候,天幕又換了一個很悲傷的音樂。
【隋朝到底有多強?糧食多到吃不完,唐朝建立了二十年,倉庫中還有隋朝留下的糧食,隋朝人口超唐3000萬,百萬大軍堪比元朝!
整個唐朝即使在全盛時期,其國力也比不上隋朝!
終唐一朝,盛不及隋。】
唐朝
李世民:“……”哈?
“陛下!您彆生氣!後人可能是有所誤會!”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愛卿說的什麼話,朕是那樣愛生氣的人嘛?”
而且隋朝的確是留下了不少可用的東西,比如說財物、兵器這類的……
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所以他沒什麼可生氣的!
他!一!點!都!不!生!氣!哦!
李治:“……”
這說的什麼話?唐初人口少那不是正常的事情嗎!
誰家戰爭之後,人口還能比上一個朝代的和平年代多啊!
這也太不講道理了些!
武則天:“……”後人為何如此奇怪?
一邊的太平公主十分不解的問:“這……難道是後世有了什麼新的儲糧手段?”
否則這種說法肯定是說不通的啊!
【這個說法是由兩點相互印證的。
一是隋朝的糧食裝倉儲備製度幾近完善,史書上稱為“資儲遍於天下”,豐富的糧食儲量,能供天下吃五六十年。但是隋朝隻維持了38年,所以唐朝建國的20年中,還是在吃隋朝留下來的糧食。
與其印證的是馬周的《上太宗疏》,裡麵說“隋家貯洛口倉,而李密因之;東都積布帛,而世充據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儘。”】
馬周:“……”麻了!誰家的府庫是裝糧食的啊!
李世民此時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他的大臣們看上去都要碎了啊!
【實際上這個“能吃五六十年”的記載出現在《貞觀政要》。
貞觀二年,李世民對王珪說:“隋開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饑乏,是時倉庫盈溢,竟不許賑給,乃令百姓逐糧,隋文不惜百姓而惜倉庫,比至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
但是這個“得供五六十年”的意思是,當時隋朝存儲的糧食數量在正常情況下能夠供給天下五六十年,強調的是數量夠多,多到夠天下百姓吃個五六十年。】
李世民:“沒錯啊,隋朝當時的糧食儲量就是很多,但是這些糧食隋文帝他又不給百姓吃,更彆提讓他們們吃五六十年了!”
更何況隋朝末年不僅由隋煬帝的橫征暴斂,接連不斷的各種起義,還有不斷發生的戰爭。
當年李密和王世充為了興洛倉、洛東倉打了很多年的拉鋸戰,那邊的糧食都要被耗空了好嘛!
貞觀二年的時候,尚書左丞還上書建議他在各地設立義倉,儲存糧食呢!
【而且糧食那是有機體,誰家的糧食能保存二十多年甚至是五六十年還能吃啊!
而“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儘”這句話就更絕了。
首先中國古代倉庫的名稱是根據具體應用去修建命名的,一般會稱貯穀的建築為倉,貯米的建築為廩,國家貯文書檔案的建築為府,貯金帛財貨、武器的建築為庫。
換句話說,倉廩是貯糧處所的通稱,府庫是貯藏文件、物資、金帛處所的通稱。
人家西京府庫裝的根本就不是糧食,而是文書、檔案、金帛、財貨、武器這樣的東西啊!】
李治揉了揉額頭,問身邊的武媚娘,“你說後世人心中大唐到底是什麼樣的?隋又是什麼樣的?”
怎麼就會說出“終唐一朝,盛不及隋”這樣的話啊!
更何況,隋朝人口最多的時候那也就是隋煬帝大業五年的時候,4600萬,但是……
李治瞄了一眼案上的《舊唐書》,他們大唐最高人口是在唐玄宗的天寶十三年,由5200萬人,這還是在門閥士族的部曲、奴婢、匠戶、樂戶、佃農這些職業不納入戶口統計的情況下呢!
怎麼就比不過隋朝了?
【屈原為什麼要投河?
就是防止秦始皇他們焚書坑儒,被他們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