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項忠卻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他將流民們一概遣回原籍,而不服從的流民,直接殺掉。】
“啊……這”
“政治信譽不要了”
“後麵的官員不得死命的彈劾他”
“彈劾了,但是成化一直不管前線將領的”
“這還挺好的”
宋朝武將:羨慕……羨慕兩個字,臣已經說倦了!
彆的怎麼改他們管不了,但是能把陣圖這個事給改掉,他們絕對是心滿意足了!
朱瞻基對此也是滿意的,經曆了“土木之變”的打擊,他非常推崇“術業有專攻”這個觀點。
專業的事就交給專業的人去乾就行了!
【但即使是在軍事鎮壓和強製遣返原籍的雙重打擊下,荊襄山區的流民問題也隻是得到了暫時的緩解。
畢竟這些流民之所以會往荊襄跑,很大的原因是他們在原籍失去了土地,這樣的他們返回原籍又能怎麼樣呢?
所以,不久之後,流民們再度進入荊襄山區。】
對此,百姓們表示:要不是活不下去了,誰願意背井離鄉,去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討生活?
荊襄山區亂是亂了點,但是好歹有一絲活下來的希望不是嗎?
【針對荊襄山區的這個問題,國子監祭酒周洪謨寫下了一篇《流民說》。
他在文章中建議明朝可以效仿東晉,僑置郡縣,任命官吏,允許流民就地落戶,讓他們可以安身立命。
而朱見深看見這篇文章之後,也是覺得可行。
成化十二年,朱見深派遣原傑前往荊襄地區撫治流民,用實踐來檢驗《流民說》的正確性。】
荊襄山區的流民們不再吵鬨,他們也想看看,這個方法有沒有用。
他們也許不聰明,但是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智慧,光是看山下那群人的日子就知道,自從天幕出現,大明其實改變了很多。
如果這個方法有用的話,也許就能被用在現在荊襄山區,他們就能因此受益了!
流民之中的大部分人此刻無比的期盼著,天幕能夠給他們一個好消息。
【原傑到任後,直接進了山區去考察民情,他在那裡設置鄖陽府,用來安置這些流民。
流民們願意附籍就直接入籍,做鄖陽府人,要是不願意附籍,那就直接遣返回鄉。
最後絕大部分的流民都選擇了附籍,於是荊襄山區的大部分流民都轉化成了編民。
原傑帶領地方官員大力建設鄖陽府,廣大軍民們用心協力改造良田,單成化十三年就開墾了一萬四千三百多頃的農田。
荊襄地區逐漸從明朝的隱疾變成了一張好牌。】
“原傑:看好了,官是這麼做的”
“這才是好官”
“項忠之蕩定者,一時之功,而原傑之經略者,百世之利也”
一張……好牌……
這是說荊襄變好了的意思嗎?
【原傑因功績升任南京兵部尚書,在上任途中因病去世,荊襄百姓聽說這件事,“無不流泣者”。
雖然原傑為了荊襄貢獻很多,但是同樣不能忽視那些底層的百姓們,正是有這些流民們的辛勤勞作,才使荊襄荒地變成了肥沃的良田。
才會有天下皆知的“湖廣熟,天下足”。】
“鄖陽古城因為南水北調工程沉入江底,鄖陽人重建了鄖縣新城”
“是湖北十堰的鄖縣”
“感謝先祖們的勤勞耕作,改變了荊襄”
荊襄山區的流民們開始沉默,原來在後人眼中,是……那些流民的辛勤耕作……才改變了荊襄嗎?
那麼,他們這些人可不可以呢?
可以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