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了農業,我們也來說一說“小農經濟”中的另一重磅嘉賓——手工業。
手工業是指依靠手工勞動,使用簡單工具進行的的小規模工業生產。】
明朝
“小規模?是以什麼標準來衡量呢?”朱棣開始思考起不同時間節點對於規模大小的理解。
要知道,在他看來,大明的一些行業,規模實在是算不上小了。
朱高熾:“這是教給後世人的,肯定會按照他們的角度來看吧!”
朱棣點點頭,腦海裡浮現起之前看到的那些機器造物。的確,在那樣的規模之下,大明隻能說是不值一提了。
【我們之前提到了男耕女織,這裡的“女織”就是我們說的紡織業。
但是這裡的“紡織”其實分為兩種,一種是絲織業,一種是棉紡業。】
棉紡業?那到底是個啥東西啊?
那些從來都沒見過棉花的老百姓們一個個都開始犯嘀咕起來。
“這莫不是新的作物?”
“我看這像是新的織布方法!”
眾人議論紛紛,誰也無法給出確切答案,而這種未知感不由讓百姓們對這個棉紡業越發地好奇了。
【絲織業由來已久,最開始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逐漸發展起來。
等到了漢武帝時期,有了張騫通西域,開辟了一條絲綢之路,於是我們開始被稱作稱作“絲國”。】
秦朝
嬴政不開心,為什麼沒有提秦國?
就因為他們沒有嗎?
漢朝
劉徹嘴角瘋狂上揚!哎嘿!他那位還沒回來的博望侯太給他爭氣了!
哎呀,也不知道派出去接應的人到哪裡了,有沒有和張騫接上頭!
【等到了唐朝時期,又出現了緙絲技術。這種工藝起源於漢代,發展於隋唐,繁盛於宋代,是華夏絲織業中最傳統的一種挑經顯緯,極具欣賞裝飾性絲織品。
緙絲是一種用生蠶絲為經線,彩色熟絲為緯線,采用“通經回緯”的方法織成的平紋織物。
這種“通經斷緯”的織法,是國內絲織品獨有的製造技藝,因為緙絲的工藝較為繁複,一件成功的作品,往往要消耗很多財力物力,所以也有“一寸緙絲一寸金”的說法。
自宋元以來,緙絲就成為了皇家的禦用織物之一,常常用來織造帝後的服飾、或是名人的書畫。】
宋朝
一名官員感慨地說道:“緙絲這種工藝非常適合用於摹緙名家書畫,其效果簡直遠超原作!”
旁邊的另一名官員隨聲附和道:“是啊,隻可惜製作過程太耗費時間和精力了,要想得到一件成品可得等上好長一段時間呢!”
兩人兩人不約而同地搖了搖頭,臉上露出惋惜之色,但他們的語氣中卻流露出一種難以掩飾的炫耀。
仿佛這昂貴的緙絲,於他們而言隻是普通物件一般。
【而到了明清時期,長江中下遊的江南地區成為了著名的絲織業中心。
在鴉片戰爭以前,華夏的大量手工業品行銷於海內外,其中的絲綢便是重量級產品。】
“確實如此啊,絲綢依舊是絕對的硬通貨呢!”常年在外經商的人感慨地說道。
絲綢這玩意無論是在大宋還是外邦人那裡,都是備受青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