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體育課,楊靈越又沒上成。
校報要采訪他,彆小看北電的校報,人家可是能做到海外發行的,有國際刊號的正經藝術雜誌,一本20塊。
1984年就創刊了,雙月刊,雙月15號左右發表。
來采訪他的編輯叫劉洋,采訪地點就在導演係的一間辦公室裡,雙方一番介紹之後,對方恭喜了一番。
“劉老師,您好。”
“彆叫老師,也彆稱您,叫學姐,我01級文學係的。”劉洋笑道。
隨後劉洋問出了第一個問題。
“第一次獲獎的感覺怎麼樣?”
“可能我這個人反應比較遲鈍,從老師那裡拿著獎杯回到教室後聽著同學們的恭喜,才反應過來拍片的成本收回來了,沒虧,這可太棒了。”——楊靈越
“所以你認為電影應該是賺錢的?”——劉洋
“學姐,你這是給我挖坑啊。沒有一個導演希望自己的片子賠錢吧?”——楊靈越
“確實有一開始就奔著賠錢去的導演啊,隻是為了達成心目中的藝術。”——劉洋
好嘛,又是一個被藝術荼毒,被洗腦的文青。
“他要是自己投資,我由衷的佩服他。可如果他要是拉的投資,跟投資人也這麼說嗎?拿著彆人的錢,玩兒自己的藝術,最後說一句,我就是奔著賠錢去的,這是什麼行為?”——楊靈越
“嗯,你認為這是什麼行為?”——劉洋
楊靈越這時才發現,這學姐確實在挖坑,文青就特麼是一表象。
“學姐,咱這是學術期刊,不是八卦小報。”——楊靈越
“沒事兒,你隨便說,到時候成稿了給你看,你覺得不合適咱就刪了唄。”——劉洋
“我不說,下一個話題吧。”——楊靈越
“那多沒勁啊。”
劉洋不滿的嘟囔了一句,便按照上午羅列的幾個專業性的問題聊了聊。
劉洋詫異於楊靈越的回答。
“據我所知,你不是導演或者相關的家庭出身,而且你是大一,滿打滿算,也就上了三個月的課,可你的認知超出了我接觸到的任何一個大四學生。能說說原因嗎?”——劉洋
“興趣是人最好的老師,高中的時候最大的興趣愛好就是看電影,慢慢就開始挑毛病,身邊的朋友嘲諷說你行你上,不行彆逼逼。
這話反而點醒了我,那我就想,如果我是導演,我會怎麼拍的更好。有了這個想法,自然就會去查閱相關知識。
哦,原來鏡頭這麼運用是為了體現主角的心裡變化,這個燈光預示了接下來的劇情等等,諸如此類。
最後越學越覺得自己淺薄,所以就考了電影學院。”
楊靈越半真半假的說道,除了時間是錯的,其他都是真的。
“那我理解了,是代入。我看了你的兩部片子,雖說都是以暗色冷光為底,但風格迥異,你自己認為你屬於什麼風格?”——劉洋
“首先,我現在第一身份是學生,第二才是個導演。還遠遠不到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時候,處女作就形成自己獨特風格,並一直延續的人都是天才,鬼才,我不是,我充其量就是個幸運兒。”——楊靈越
“你心中的天才和鬼才導演是誰?”——劉洋
“國內的薑聞與周星星,國外的昆汀,我可嫉妒死了,他們的電影,估計我窮其一生也拍不出來,照著拍也拍不出來。”——楊靈越
“那可說不準,他們在你這個年紀可做不到你現在的成就,兩部片,兩首歌的優秀足見你的創作能力。”——劉洋
“不,假使我真的能混出個一二三來,我依舊是個匠人而非藝術家。他們則不然。”——楊靈越
“我現在能理解了你的老師們為什麼對你評價都很高的原因了,沒有人不喜歡一個有才華但真正低調謙虛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