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奶奶樂了:“喜歡吃就常來,我還給你做。”
秦父嘿嘿一樂:“那怎麼好意思呢?”
這父子倆連說辭都一樣不差。
柏奶奶是上了年紀的人,再親自下廚不現實。
平時都是讓傭人備好配菜,她在一旁負責指揮,主打一個重在參與。
做飯的廚師是柏家用慣了的老人,被柏奶奶聲控著使喚了十多年,深得她真傳。
倆人早就練得默契十足,配合天衣無縫,仿佛柏奶奶的第二雙手,做出的飯菜味道也極儘相像。
“你們這群孩子長大了,一轉眼就都成家立業,也是體麵的大人了。”
柏奶奶感慨萬千。
“平時工作都忙,忙點兒是好事,說明已經有能力從老一輩手裡接過擔子了,以後國家還得靠你們這群年輕人啊!唉,如果我們家柏陽還在——”
聲音戛然而止,房內剛剛還熱熱鬨鬨的氣氛突然凝滯。
柏奶奶也自知失言,失笑著打圓場:“人老了,就喜歡念叨,你們工作忙,要是沒時間照顧孩子,就讓令征常來我家吃飯吧,也就是多添一雙筷子的事,熱鬨點挺好的。”
秦父連聲應下。
秦令征在一旁跟柏鳶咬耳朵:“柏陽是誰啊?”
柏鳶也是第一次聽見這個名字,沒顧得上推開秦令征,沉思片刻,推測道:“應該,是我大伯。”
柏父排行第三,柏耀又是她二伯,思來想去,能讓柏奶奶緘默的也就隻有從未被提過的,年紀輕輕就為國捐軀,已成烈士的大伯——柏陽。
這個名字在柏家並非什麼禁忌,但到底是亡故之人,柏家二老年紀大難免傷春悲秋,心裡不好受,隻在每年清明和祭日前後去國家公墓祭拜。
柏鳶年幼,還不曾跟著一起去祭拜過,柏鷗前年回來倒是跟著去過一次。
回去的路上,秦令征到底還是沒忍住,向他爸打聽‘柏陽’的事。
秦父沒正麵回答,反倒是多有感慨,跟秦母說:“你瞧,時間過得多快,現在的小孩已經不知道柏陽了。”
柏家大少爺當年也曾是天之驕子,驕陽一般熱烈的少年,本該萬丈光芒,前程似錦未來可期,隻可惜英年早逝,天妒英才,每每言之都令人扼腕歎息。
秦母對兒子說道:“你現在還小,隻需記住‘柏陽’是救了很多人的英雄,等過幾年等你長大了,要是還想聽,我們再告訴你。”
不是他們倆夫妻故弄玄虛。
而是大人和孩子的想法終歸不同。
有些事情,須得他們明事理、辯是非、知善惡、懂進退之後再去言傳身教,方才體會更深。
八月末,大院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們正式宣布畢業,即將成為一名光榮的小學生。
幼兒園特彆為他們準備了畢業典禮,一個個穿著黑色打底的畢業禮服,精神飽滿,神采奕奕地聽園長阿姨宣讀畢業宣言。
為了增加儀式感,中班和小班的小朋友也在觀眾席下旁聽。
等小班獻禮的時候,柏鳶提著小提琴從一旁走上講台,先有條不紊地挑了一下琴弦的音準,接著搭琴奏樂。
一曲旋律悠長的《送彆》奏響,情緒飽滿,綿長悠遠。
氣氛渲染到位,聽得不少旁觀的家長眼含熱淚,共同見證這群孩子們生命中如此重要的時刻。
一曲終了,台下掌聲雷動。
柏鳶謝幕鞠躬。
一抬頭,正好看見台下的秦令征朝自己擠眉弄眼。
憑借他那口型和拙劣的自創手語,勉強能看出是讓柏鳶一會兒等他一起走。
儀式完畢,園長阿姨領著新進一年的小朋友們往大院小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