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對科舉的改製,在影響力上是空前的,科舉臨近,大部分考生已經抵達長安,大部分人本以為是抱著撿漏的心態來的,看能不能從世家勳貴中漏出幾個名額。
想不到如今居然能公平競爭了,這也讓不少科舉釘子戶喜極而泣。
科舉從隋末到現在這貞觀九年,已經開始了差不多三十年,每次科舉都參與的元老級考生也不在少數。
“大喜啊,教育部改製科舉,善舉呀。墨陽兄,此番我等必定有所作為。金榜題名,就在今朝。”
一個老者走到另一位老人身前說道。
“青陽兄,莫要高興的太早,我聽聞此番參與科舉之人近萬人,乃是科舉史上人數最多的一次,哪怕是公平競爭,我等也不見得可以穩操勝券。”
墨陽眯著眼睛說道,他好友青陽就是從隋末就已經開始參加科舉,到現在考了二十多次,無一次中進士。
“無論如何,機會也是大了不少,不是麼。”
“的確,多虧崔尚書仁德,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為我等寒門士子尋一條路出來,大恩大德啊。”
這麼多年,每次滿懷期待的來長安科舉,然後失望而歸,要不是他們心誌堅定,或許早就放棄科舉這條路了。
“不錯,若不是崔尚書一力推行改製,豈有此等好機會與我等,不過我聽說,崔尚書此舉能成,其身後得了七賢家的鼎力幫助。”
青陽感慨了一下後,就馬上開始八卦他聽到的小道消息。
“這很正常,崔尚書乃是崔氏之人,而崔氏素來以學識見長,說是我大唐第一高門也不為過,乃是我大唐之楷模,七賢家為天下寒門士子出頭,如此恩德,我等若是高中,將來必定要登門道謝的。”
不管是大唐學堂的建立,還是如今科舉改製,世家在大唐外乾的事普通人是不知道的,所以無論風評還是名聲,那都是一等一的好。
特彆是三年前,大唐學堂審查自身,清理了不少貪贓枉法之人,總共找出來千餘人,全都被調離,然後七家還拿出錢財補償那些被坑害的百姓,種種舉措,七家的名頭就是金字招牌。
這些風言風語,什麼七家支持崔少宇推行教育改製啊,當然不是無中生有的,都是在崔少宇的默許下七家散播出去的,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所帶來的好處,想想都覺得很香。
而這些,當然是瞞不住李世民的,但七家博取名聲的權利是他給的,也不好說什麼,不過這崔氏因為崔少宇的緣故,名頭有點太大了,隱隱有超過其他六家的趨勢,讓他沒那麼愉快。
“高愛卿,你說這天下第一等的大姓是什麼?”
李世民看向在批閱奏折的高士廉說道,對方已經出題完畢,目前不能離開,隻能在中書省待著,孔穎達恰好有額在旁邊。
“第一等的大姓....那當然是崔姓了。”
高士廉稍微回想了一下說道。這都不需要考慮,無論清河崔氏還是博陵崔氏,在各方麵都是一等一的高門,更何況兩家還是同宗的人,說是一家,也可以。
“是麼.......高愛卿,閒來無事,你就與孔愛卿編寫一部我大唐的氏族排名吧,朕想看看我大唐到底有多少大姓。”
李世民終究還是讓高士廉編寫氏族論,雖然和原本編寫的時候不一樣,但是出發點,沒區彆。還是要稍微壓一下世家的名頭。
“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