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自古以來,人神妖鬼混居於世。
這不是江湖傳聞,而是寫在公民課教材裡麵的一句話。
公民課這個名字對於王雲霄來說比較陌生,換一種說法,叫思想品德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這門課程過去沒有,是在新政府成立之後,才加入到《新教學》條文裡麵,就連教材都是剛編好的,撰稿人名單上甚至還能看到周校長的名字。
公民課,主要講述現代社會的人文知識,包括天文地理、社會製度、國家民族、道德法律等等各方麵的知識,或者也可以說是社會常識。
其實過去老祖宗就有類似的科普啟蒙教材,叫做《幼學瓊林》,隻不過一般人連聽都沒聽說過,更沒資格去閱讀。
普通老百姓對於啟蒙讀物的了解,也就隻局限在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種層麵。
《新公民》教材則是在《幼學瓊林》的基礎上進行修改,保留了大部分古代成語典故和地方風土常識,又以白話文的形式添加了大量的現代知識。
包括宋清平在內的不少前朝遺老對於這本教材的意見很大。
當然絕對不是因為沒請他們去修稿的緣故。
而是他們認為其中相當一部分內容有爭議性,並不適合讓未成年人接觸。
前朝,或者更準確一點來說應該是包括前朝在內的,過去以聖人思想理念主導的封建王朝時代,並不承認人類之外的異族存在。
也就是所謂的——子不語怪力亂神。
人為天地萬物之長,天地萬物都應為人所用。
這樣的理論放在過去的時代沒有任何問題,甚至可以說是具有超越同時代其他種族文明的先進性。
隻不過現在時代變化的太快了,在這個以人為本的大理論的前提下,有不少細節都需要修正。
其中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承認“異族”與“洋人”的存在。
有一些是大家都知道,但過去不承認的,比如妖族和巫族。
還有一些是過去沒有,最近幾十年才陸續出現的新族群。
比方說歸化的“海民”,在沿海地區比較活躍的外來戶“靈族”,以及到現在身份定位還很模糊的“扶桑人”。
因為這是天門市出版的教材,所以海鮮味比較重。
像陝甘、巴蜀、雲貴那邊的教材據說版本又是另外一個樣子。
小劉護士自我介紹的時候,就說過她是來自於琉璃洲的鮫族,屬於海民的一個分支。
看起來跟正常人沒有任何區彆。
沒有魚鱗魚鰭魚尾巴。
也不知道會不會像神話傳說裡麵描述的那樣,流眼淚會變成小珍珠,榨油梭子能做長明燈……
對於這些“異族”的具體劃分,無論是在公民課上,還是在小劉護士的小課堂上,都沒有給他們做過詳細的解釋和介紹。
用小劉護士的話來說:“第一,講了你們也記不住。”
“第二,有一個簡單的區分方法——雖然長得像人的未必是人,但長得不像人的肯定不是人。”
不是人,就沒有人權。
耗子在煙火的熏烤下不停地慘叫,慘叫聲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