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的,康熙爺就跟暖壺一起出名了。
京城周邊百姓都知道金鑾殿上坐的皇帝老爺子文采斐然,很會寫詩。
不但特彆精準地說出了暖水瓶的特點,還通俗易懂,老弱婦孺都能聽明白,跟那大清報一樣好。
康熙:……
早知道辟謠這麼難,他當初就不該這麼積極的幫著推銷。
如今木已成舟,悔之晚矣。
他隻能有機會做首詩,沒有機會也要創造機會做首詩。各種展示自己的文字功底,真不像那大清報上寫的那般……
咳咳。
他愛寫詩,諸皇子則愛上了寫文章。
一時間,整個大清皇室文風極盛。
看得胤祄大眼睛瞪溜圓:[娘咧~這後遺症也太強了叭!還是說康熙爸爸不愧是乾隆瑪法,骨子裡就是個愛寫詩的?]
[嘿嘿嘿,乾隆大侄子一人寫了四萬一千八百六十三首詩,比他蓋過的章都多。數量上一人撼全唐,質量麼……]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五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飛入蘆花皆不見。嗯,就這麼一首入選小學課本,據說最後一句還是大臣幫著續的。個人認為沒有朱元璋那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二聲撅二撅。三聲四聲天下白,褪儘殘星與曉月來得生動又霸氣。]
康熙與諸皇子:!!!
剛剛有多震撼,現在就有多無語。
感情質量沒有質量,全靠數量唄!
十三都忍不住默默替四哥慶幸,還好他已經奉命南下,遠在千裡之外了。否則被吐槽多了,天知道他會不會寧可就此清心寡欲,也要斷絕生這麼個倒黴兒子的可能。
丟臉,實在太丟臉了有沒有?
直接把康熙動不動要寫詩的毛病都給治好了,就怕又被小十八拎出來給乾隆當對照組。
然後說些個他們爺倆水平仿佛,但他沒有好孫子命長,也沒有他起步早,數量上還是輸了的刺激之語。
當然,他也拒絕再在大清報上詠暖壺。
“為什麼呀?”已經把這當成一個小賣點的胤祄驚呼:“汗阿瑪,您都沒看見百姓對您詩才的喜愛嗎?他們說您言之有物,通俗易懂呢!”
康熙:……
嚴重懷疑這臭小子是故意的,並且掌握了證據。
胤祄大眼巴巴,雙手合十:“兒子是誠心誠意,誠邀汗阿瑪為咱們大清報的繁榮添磚加瓦的。您彆看咱們隻出了一期,但反響極好,不信您聽太子二哥給您總結。”
好端端被橫空飛鍋的太子:???
不是,你小子有問過孤的意見麼?就不怕……
胤祄軟乎乎的往他身邊一靠,拖著長聲喊了聲二哥。然後,太子就原地投降,認認真真總結起這個小報紙的大作用來。
通俗易懂,傳播快,能導向甚至操縱輿情。
讓百姓更能理解朝廷的各種政策。
同時優點也是缺點,要對報道內容詳細審核、把控,最大程度杜絕夾帶。否則掌握在彆有用心的人手裡,也會對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
畢竟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