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文質彬彬的音樂教授從西裝裡拿出來疊板子。
要形容就像那種用繩子穿起來,好幾塊竹片的快板。
但在這裡更長更薄更平,小胳膊似的大小應該是什麼名貴木材,還雕滿了精美圖案。
光是看燕青的表情,人家就知道他認得,伸手遞到他手中。
卻給周圍人解釋歌曲:“那首《明月幾時有》你們聽過吧,那就是用的詞牌名‘水調歌頭’,
唐詩宋詞為什麼經典永恒,因為那就是歌呀。”
教授說話就是好聽,如授課般娓娓道來:
“古時候念詩都是唱出來而不是吟誦,滿江紅、念奴嬌、虞美人,每個詞牌名就等於是一套唱曲節拍,把歌詞套進去就是了,
這位同學在你們聚會時候的唱法,就是把詞兒套進詞牌名裡,這是很典型的古詞唱法!”
體育生們隻會我夥呆,青雲當時唱的有這個講究
老教授再跟著說他的範疇:“為什麼這種詩歌演唱方式沒有流傳下來呢,
除了戰火流離,最大的原因在於年代太久,字詞發音的變化太大,
古代的音樂配不齊後來人發音,樂詞錯位了,唐宋寫的字詞,我們現在念著和當年已經不同發音了。
所以哪怕現在還能寫這些詞牌名的詩詞,但已經不知道怎麼唱了,他如果按照古音來唱詞你們根本聽不懂唱的什麼,隻能掰成現代文字發音,所以,你能……能唱成古音嗎”
老人家更忐忑,忐忑得像要看到素未謀麵卻神交已久的老朋友。
拿著那個長板,燕青的確像看見了好久遠的老朋友。
其實也不久,對長眠千年的他來說,一切不過好像就在昨天。
會打快板的人都是把拇指穿到板間繩上。
他不是,他抓板尾,嫻熟的這麼一抖,那疊五塊板就如反過來抓的折扇那樣,快速開合,靠尾指無名指挑撥,發出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節奏來。
拿板換回手機的音樂教授,還得意把小視頻畫麵定格到燕青唱歌時。
這時候才會發現,當時他不是拿著那個花鼓圈嗎。
竟然就是這個手勢。
花鼓圈上不是有好幾片銅片麼。
燕青看似抖的花鼓圈,無名指和尾指卻在移動撥按那幾個銅片,尋求不一樣的節奏感和聲響。
那特麼不過是他第一次玩!
人家這是有功底的。
這玩意兒叫檀板、牙板、拍板,叫什麼大概率取決於用什麼材質,檀木、象牙甚至金屬,有些官員上朝拿的牙板也是這玩意兒。
古時候跟各種樂器齊名的打擊樂主咖。
著名的《韓熙載夜宴圖》展現了五個南唐時代的權貴人家派對場景,其中出現了好幾種樂器,但檀板是唯一出現了兩次的重要道具。
可見普及程度。
現在襯著燕青開口,更無清唱的味兒,原來這玩意兒真是個樂器。
怪不得說學逗唱愛打快板呢。
那就是個簡化版!
“恍若夢,恍若夢,千裡奔波來相送……”
這唱起來的音,比那晚顯得豐富了許多,但果然發音就似是而非了。
而且竟然是飆高音,假聲非常嫻熟的那種捏著嗓子唱。
還有大量鼻音腔!
那個係教授竟然老淚縱橫了。
音樂教授則轉頭對他那幾人悄悄打拍子,因為那幾位都是年輕學生模樣。
已經摘下背上琴囊,拿出琵琶和簫、笛、二胡,卻專注傾聽不說話。
等到燕青把這曲唱完,他們才在老師手勢指引下,奏響剛才燕青唱出來曲調。
這幾樣經典樂器同時上,效果當然又比那加強版的快板好了無數倍。
蓋青雲已經不吭聲了,他看見這麼些專家都推崇珍惜燕青,還是恨不得他越萬丈光芒越好,難道真隻在摔跤墊子上成天賺點營養補貼啊。
所以燕青愛唱那就唱唄。
於是明顯是被勾起情緒的北宋浪子哥,眯眼聽了這悠揚的樂器伴奏,不知道有沒有想起自己風花雪月的時光。
又跟著蕩起板子來,唱曲卻變了。
可惜大家都聽不太懂!
隻覺得好聽!真好聽……
好像外文歌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