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是太有技術含量了。
這首以揚琴起奏,還有銅鈴敲擊點綴的曲目,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搖曳。
既像燕青唱起的:“良夜燈光簇如豆……”那麼閃爍。
也像這**裡如豆燈光下搖曳的身姿。
“酒罷歌闌人散後。琵琶輕放,語聲低顫,滅燭來相就。”
“玉體偎人情何厚。輕惜輕憐轉唧口留。雨散雲收眉兒皺……”
還得是文人騷客會整詞兒啊。
生動描寫了古代大保健場麵的細節。
看看現在同類型場所都是什麼樣,動不動就是絲襪生靜電,內衣也起球。
還是唱首歌吧。
這等玉豔珠鮮的軟媚之詞不更應景麼。
當然相對的,和古代青樓教司坊的從業者比起來,現代同行既不專業又不專心,服務態度不好,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更是不會。
那可不隻剩下了最原始的功能,這是傳統文化的巨大缺失啊。
觀眾們這下算是聽明白了,反響很熱烈!
男性觀眾簡直痛心疾首,這麼好的傳統為什麼沒有流傳下來呢
女觀眾笑罵一片,但也有認真聽的。
何順芝中學時候文言文肯定學得不好,還不懂就問:“滅了蠟燭相就是什麼意思”
係碩士好笑:“你說夫妻倆關了燈做什麼”
女警吃驚:“這是唱的夫妻嗎”
宋思雨簡直無奈:“這是唱的青樓風花雪月,本來周邦彥在宋詞大家中僅次於蘇軾,長於柳永,跟辛棄疾在伯仲之間,但就因為大量的這類豔詞影響了評價,近代史甚至對他批判過不少,但文學價值還是很高的。”
何順芝果然馬上皺眉:“青樓就是澀情場所吧,他怎麼能公開唱這種東西呢”
宋思雨啼笑皆非:“古代這是很有品調的社交行為……”
女警連連搖頭:“不不不……“
半懂不懂的邱文芳煩死了:“你們就不能好好聽歌嗎,這麼受歡迎!”
的確是。
因為幾乎每首詞裡麵有些古音差異,所以燕青唱的,都會在大屏幕上用魏碑、隸書等古風字幕同步。
昨天有些甚至還提前錄製拍攝了燕青自己手書的畫麵。
今天也能由dj台在後麵立刻用字幕功能配合。
觀眾們聽得看得都可投入了,伸長了脖子專注傾聽這就是古代逛窯子的唱詞風範嗎
絕對沒有之前聽其他歌曲那樣全場高聲應和的場麵。
全都跟半夜看小黃片兒似的,臉上帶著對知識的渴求。
專注而認真。
燕青也不是個文化品位多高的,唱這種詞兒嫻熟細膩得多。
最後悠長的“隻愁彰露,那人知後。把我來僝僽。”
意思就是今兒到此為止就不留宿包夜了,你愁歸愁,可彆來怪我。
屬實是把賢者狀態下的浪子心聲展現得淋漓儘致。
蓋青雲連忙翻釋義、解說都哎哎哎,差不多行了,你彆唱得這麼嗨啊,我們這不興這麼唱。
連老皮他們都趕緊對對對的打岔,什麼時候演唱會裡麵,聽過這種“靠在我肩上情意濃厚,輕輕地翻轉,蘊藉纏綿……”的細膩用詞啊。
更彆提雲啊雨的天氣播報,動不動就洪水成災。
小心有關部門來挑刺。
馬上給這婉約派的豔詞代表作品,加了些電音、混響。
有點莫名其妙,但真的把燕青那種聲聲慢的低吟輕唱影響不少。
密集的鼓點,更是加了幾分宮廷氣象。
燕青也是個聞弦知意的行家,立刻把唱腔音調都華麗起來,頓時消除了之前不由自主流露的靡靡之音氣息。
讓整首歌都顯著渾厚雅正。
能聽懂這歌曲裡前後變化的人,很多,本來就非常明顯的調整。
更彆提那些音樂人了。
普通觀眾是恍然若失,剛找到番號,帶寬卻不太夠的遺憾。
行家們卻根本不在意是不是香豔低俗,隻覺得這裡麵的文章也不少啊。
看似詞曲都固定下來,其實在歌手、編曲、配器上還有很多可以彰顯手段的地方。
甚至覺得這是燕青和老皮故意給大家展示的詞牌名可塑性。
哪怕同一首詞牌名曲譜,在不同的詩詞中,也能翻飛出不同的情緒跟節奏感來。
有得搞,有得搞。
紛紛搶著給宋思雨這邊發消息,到演唱會結束我們細致的談談這版權以及詞牌名錄到底整理出來多少。
他這套古音發音又有多少完整版,能用什麼樣的方式合作。
連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