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國內說到這個事也很微妙。
各種爭論不休當中,也很喜歡拿官方態度來佐證:“國家都祝賀了花旗登月成功,天文專家也肯定了花旗登月的細節,你比國家,比專家還懂嗎?”
這事兒還真值得思考。
作為國內官方態度,當然是樂見彆人能踏出這一步,有人成功了,我們也有成功的榜樣和成熟可靠的方向可以跟進,事半功倍。
而且作為全球最大的幾個國家之一,這也是種體麵。
承認彆人的先進和偉大,並不丟臉,自欺欺人和不求上進才是大忌。
所以官方態度並不能成為是否真假的佐證,政治什麼鬼話都敢說。
至於科學家……
可以說越是知識分子,在過去幾十年對世界最強大的科研巔峰國家越容易崇拜。
關於歐美國家的很多吹捧溢美之詞,也是在最近幾年才被回旋鏢逐個打落。
所以對於那些言之鑿鑿的專家言論大可不必當真,因為他們的主觀出發點就首先是信了。
而沒有考慮所有的證據,其實都是可以用登月探測器的行動完成,唯獨就是差了個是否載人的百分百確認。
這區彆太大了。
可以說蓋青雲這超級智能,如果不是在內地,不是在如今數一數二的航天大國。
今天這一步都很難完成。
全世界每年在宇宙中的探索耗費大概是一千多億美元,其中花旗占了一半,內地占十分之一,其他所有國家加起來占剩下的四成。
但達成的規模效率性價比最高,卻在內地。
哪怕以這種實力,都小心謹慎的對待載人登月。
這裡麵不光是耗資極大,更重要是隻要來一回人箭齊亡的意外,估計整個偉大進程都會被梗塞好久。
有人,就得考慮呼吸氧氣,考慮人體負荷,考慮各種細節。
單說一輛月球車,負荷一千斤左右,搭載兩人就得七百多斤,也就是每個宇航員那套宇航服、生命維持係統跟本人差不多重,然後能給設備、月壤之類的載重空間隻有兩三百斤了。
登月艙、飛船之類基本都是這個比例,一旦載人,生命支持係統就會占用大量珍貴空間。
所以半個世紀前的那場神話,難度可想而知。
縱然那場偉大的技術攻關,衝擊出了無線電動工具、數位成像、微型電腦、集成電路、太陽能電池板等上千種劃時代的科技產品。
卻怎麼都沒法解釋,這些科技產品早就被更新迭代了無數倍之後,還是無法再登月。
光是用一句發現登月沒什麼意義,隻是勞民傷財來回應,也太蒼白了。
所以蓋青雲這個時候依舊是問燕青的意見:“去看看不?”
天巧星已經回來坐在海邊的遊艇上,看得聚精會神:“去,為什麼不去?”
蓋青雲就在直播間的億目睽睽下,猛的把方向盤一轉,沿著月球上的坐標去了!
哪怕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月球上要怎麼辨彆方向和坐標。
但這一刻,所有人都知道這台智能機器人駕駛的月球車,正在奔向那些著名的登月“紀念碑”!
整個世界都轟動了!
可以說到這一刻,蓋青雲才算是真正超越了大哥,成為當之無愧的全世界第一網紅!
因為隻要手邊還有通訊工具的,恐怕都會忍不住拿起來打給自己認識的親朋好友。
提醒關注看看:“知道半個世紀前的那場登月吧,現在月球上正有個家夥在直播,他正奔著以前登月的地方去驗證真假了,我給你發個網址,正在直播……”
月球上的直播!
新時代的登錄工具太簡單了。
任何人隻要拿起自己的手機,就能連接登錄。
而且最有趣的在於這場直播,除了授權給微視平台作為自己的直播間本位,兩兄弟包括衛星發射中心那邊都沒有授權給任何國外平台。
磚兒台再怎麼跟燕青這邊有些這呀那的過節,這麼重大的事情肯定也有直播發射、登月落地等過程,這個時候也破天荒的經過請示,打斷正在播出的其他節目,在科教頻道、國際頻道直播畫麵。
然後新聞台等主要台不斷插播和字幕提醒。
這就造成國內應該是所有能睜眼看的觀眾都在看。
不是用手機就是用身邊的電視,學校、公司、醫院,甚至很多公共場所的大屏幕全都轉到這個畫麵。
似乎整個國家都停下來,全注視著讓人新奇又激動的畫麵。
其實是整個世界都仿佛停下來了。
海外全都是轉接畫麵,網上轉播的,磚兒台國際頻道轉播的,網友之間傳播的,還有人不厭其煩的把一段段視頻截下來傳到網上的。
總之到處都在鋪天蓋地的瘋狂傳播!
看那個疾馳飛奔的月球車,用第一人稱視角,傳遞回來在月球上麵飆車的場景。
中間蓋十三甚至還翻車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