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九歌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內心的情緒。他告訴自己,夜晚隻是暫時的,明天太陽升起時,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他相信自己能夠渡過這個難關,生存下去。
於是,他閉上眼睛,開始休息。雖然周圍的環境依然陌生而神秘,但林九歌的心中已經充滿了希望和勇氣。他知道,無論前方有多少困難和挑戰,他都將勇敢地麵對,迎接每一個新的黎明。
在這個陌生的世界裡,林九歌隻能依靠自己,一步步地前行。雖然前路充滿了未知和危險,但他知道,隻要自己不放棄,總有一天會找到回去的方法。
在接下來的日子,林九歌的生活仿佛成了一部生動的求生紀錄片。清晨,他會被第一縷陽光和遠處野鳥的鳴叫喚醒。他會在破廟前的空地上舒展身體,做幾個簡單的鍛煉動作,讓身體逐漸適應這個充滿挑戰的新環境。
白天,他忙碌於尋找食物和水源。他學會了識彆哪些野果可以食用,哪些植物含有毒素;他會在附近的溪流邊用簡易的過濾器淨化水源,確保飲用安全。雖然食物簡單粗糙,水也帶著泥土的氣息,但林九歌卻吃得津津有味,喝得滿心歡喜。他明白,在這裡,每一口食物、每一滴水都是他生存的資本,都值得珍惜。
午後,林九歌會坐在廟前的石階上,享受著難得的閒暇時光。他會用樹枝在沙地上畫畫,記錄下每天的所見所聞;他會仔細觀察周圍的動植物,試圖從它們身上學到更多的生存技巧。他的心態逐漸從最初的慌亂和不安,變得平靜而自信。
傍晚時分,林九歌會在破廟裡生起一堆火。火光映照著他堅毅的臉龐,也驅散了夜晚的寒冷和孤獨。他會圍坐在火堆旁,烤著白天采摘的野果和捕捉到的小魚,享受著這難得的溫暖和美味。在火光的映襯下,他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仿佛在說:“無論多麼艱難,我都要堅持下去。”
夜晚,林九歌躺在簡陋的床鋪上,望著星空沉思。他會回想起過去在都市裡的生活,那些熟悉的麵孔、那些歡聲笑語;他也會想象著未來的日子,是否還能回到那個繁華的世界。但無論過去還是未來,都不再是他此刻關注的焦點。他明白,現在最重要的是珍惜當下,把握好每一個求生的機會。
在破廟中的日子裡,林九歌的心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從一個依賴現代文明的都市人,逐漸成長為一個獨立、堅韌的求生者。他學會了感恩大自然的恩賜,學會了在困境中保持樂觀和積極。他知道,雖然他不知道這裡是哪裡,往哪個方向能出去,但隻要活下來,就有走出去的希望,甚至有回家的希望。
對一個都市人來說,野外生存總是很難的。
但林九歌知道,他現在的開局已經是算是天胡開局了。
吃的東西不多,但也算是勉強吃上了肉,不遠處的樹叢,也能找到野果,而喝的水源,也能輕易獲取。就連武器,也有兩根長牙。
他學著以前看過的視頻,找來一些鋒利的石頭,把樹枝修了一下,做成一根長杆,然後搓了一些草繩,把其中一根長牙綁好固定在樹枝上,做成一根簡陋的長矛。
他開始自己與自己對話,他以前看書看到過,像他這種情況,最怕就是被寂寞擊垮。有很多流落荒島、叢林的人,就是忍受不住寂寞和絕望,自己了結自己。
他還夢想著有朝一日,可以躺在家裡的沙發上,拿著手機刷小音符,看各式美女扭著個大胯,然後喝一口冰鎮大可樂,感慨人生。他可不能在這裡無聲無息地了結自己。
雖然磕磕碰碰,但林九歌還是依靠莫名變強的體質和以前雜七雜八的經驗,勉強安穩下來。
最難受是遇到極端天氣,在來到這裡的第七天,林九歌遇到了一場暴風雨。
在破廟裡,林九歌獨自麵對著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他原本在廟內整理著有限的物資,打算為接下來的日子做些準備,然而天空突然之間變得陰沉下來,烏雲密布,仿佛預示著即將來臨的災難。
林九歌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計,走到廟門口張望。隻見狂風呼嘯,卷起一陣陣沙塵,遠處的樹木在風雨中搖擺不定,仿佛隨時都會折斷。他心中一緊,知道這場暴風雨非同小可,必須立刻做好防護措施。
他迅速回到廟內,找到一些破舊的布匹和木條,著手加固廟內的遮蔽物。他用力將布匹固定在木條上,搭建起一個簡單的擋風屏障,希望能夠減少風雨的侵襲。他要儘量地保存好自己的屋子,他隱約記得讀書時候看過的《魯濱遜漂流記》,裡麵對主人公就是三番四次地被暴風雨抄了家。這種事情,他一次都不想經曆。
然而,暴風雨來得比預想中還要猛烈。狂風像野獸般怒吼著,猛烈地拍打著破廟的牆壁和屋頂。雨水如注,從屋頂的縫隙中傾瀉而下,廟內很快就變得濕漉漉的。
林九歌站在自己搭建的擋風屏障後,緊緊抱住身體,試圖抵擋風雨的侵襲。他感到寒冷刺骨,濕透的衣服緊貼在身上,讓他感到極度的不適。但他知道自己不能退縮,必須堅持下去。
時間仿佛變得異常緩慢,每一秒都充滿了煎熬。林九歌隻能聽著風雨的呼嘯聲,感受著身體的顫抖和寒冷。他不斷地告訴自己,隻要熬過這場暴風雨,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終於,在漫長的等待中,暴風雨漸漸減弱了。風勢不再那麼猛烈,雨點也變得稀疏起來。林九歌小心翼翼地探出頭,看到外麵的天空已經開始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