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備整軍備戰之時,袁術正在營中大口嚼著肉乾,喝著美婢端到嘴邊的蜜水,小日子很是愜意。
先前袁術便在謀劃攻打襄陽,進一步擴大戰果,但那時南陽軍的糧草便不是很充足,後來蔡瑁反水,帶了小三萬兵馬來投奔袁術,如此南陽軍的糧草庫存便立即陷入了捉襟見肘的境地。
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今南陽軍都快斷糧了,攻打襄陽一事自然是無從談起。
說到運糧這茬,首先要提及的便是糧草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
試問打仗時最大的開支是什麼,許多人下意識的都會認為是兵刃盔甲的損耗和戰死士兵之撫恤。
可答案卻跟士兵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因為最大的開銷是糧草,壓根扯不到士兵身上。
兵甲也好,撫恤也罷,這些都算不得大頭。
倒不是說將士們能吃,個個都是大胃王,一到點乾飯便胡吃海塞,而是上文說到的運糧時所產生的損耗。
這年頭可沒有什麼火車之類的交通工具,想運糧全得靠人力。
眼下是公元187年,可不是後世一個行軍包便能裝下幾天的口糧的時代。
士兵們本身就得披甲,還得拎著自己的兵刃,而除了騎兵以外,其他兵種趕路全得靠步行,總不能再叫他們把自己的口糧背著吧?
要是沒有民夫和騾馬運糧,所有士兵都踏馬得餓著肚子打仗!
而在運輸過程中,至少會有一小半糧草進到民夫和牲畜的腹中。
讓人頭疼的是,這事完全沒有破解之道,所有諸侯都得咬牙硬挺。
不用說什麼木牛流馬,先不提眼下研製出來沒,關鍵那玩意也得靠人驅動啊!
士兵沒法自己帶糧,那便得用役夫和牲畜運糧。
民夫們乾的都是體力活,同理牲畜的體力消耗也不小,你總得叫人填飽肚子吧?
所以民夫和騾馬們不隻要吃飯,而且還得吃飽,否則人家拿什麼趕路?
騾馬吃草料倒是好說,可民夫們不能也吃草料吧?
民夫們皆是成年男子,每頓飯都不少吃,雖然拉車的主力是騾馬,可誰又願意餓著肚子乾活呢?
板車總共就那麼大,往死裝也就能裝十石糧草,換算過來也就是六百斤左右。
而結合當時的路況,一輛車每天撐死也就能走個六七十裡路,而行軍打仗動輒便是幾百裡乃至上千裡,沿途人吃馬嚼的無疑是個天文數字。
拋去草料不算,每輛車就算倆人跟著,這哥倆一天也得吃個三四斤糧,如此一個月就是一百斤。
但凡這仗打的時間長點,估計這車糧到地方都不剩什麼了!
所以兵甲和撫恤都是小頭,真正燒錢的是運糧及其過程中的損耗。
要是能把這問題給解決了,行軍打仗才算是真正免去了後顧之憂。
……
書歸正文,在糧倉見底的情況下,袁術再怎麼不情願也沒法對襄陽動兵,隻能等南陽的糧草運來後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