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哥忽然想到了一個地方,問池喬,“島國人不是都飯量很小的嗎?”
他之前在網上刷到過不少段子調侃島國人不吃飯,還有一個段子說四五個人去外麵聚餐就點了幾根串。
然而常叔的飯量很大啊,連最能吃的胖胖劉嬸都沒他吃得多。
池喬第一次覺得這個瓜哥還挺聰明的,竟然能看出來這人是島國的,她道:“他以前的飯量是小,但來了華國後就被華國美食征服了,一頓飯不吃三個饅頭都吃不飽。”
瓜哥尷尬,好吧,五十萬變吃貨,也不是不可以。
無風老道聽著兩人的對話實在忍不了了,瞎說也要有個限度吧,於是打斷兩人,“你們說是就是啊?小夥子,要是人家不是而你又報了警,你可是要負責任的!”
說到底,無風老道還是不希望瓜哥報警,萬一是真的呢,那他就輸的很難看了。
瓜哥也知道要是弄錯了自己可能會被問責,畢竟以上都是自己猜的,雖然他很相信池家,說不定池家就是掌握了一定的線索,池喬才敢如此說。但如果就這麼報警也似乎有些莽撞。
就在他左右為難的時候,網友們給他出主意了。
【去試試不就知道了,問他北方吃餃子還是南方吃餃子。】
【哈哈哈!這個主意好,再問他北方的豆花是甜的還是鹹的,要是回答甜的就摁他!】
【你們這些不行,人家敢來肯定是做了功課的,得問點有深度的,比如問他知不知道嶽母廟。】
【這個有深度?】
網友們拋出了很多問題,瓜哥還真動心了,於是把手機揣褲兜裡,就來了瓜田裡,裝作自己也來摘瓜,和大叔大嬸們聊起了天。
雖然雇了工人,平時他自己也一起乾活,一來有他在,一些喜歡偷懶耍滑的大叔大嬸就不會摸魚太厲害,二來反正自己閒著沒事,不如來地裡乾會兒活。
所以對於他的加入,大叔大嬸們沒有任何懷疑,還主動和他聊天。
瓜哥就把話題往旅遊上引,說著就說起了之前和朋友一塊去木城的嶽母廟玩,問大家去沒去過。
“還去木城的嶽母廟呢,去年我說跟了你叔半輩子了都沒出去玩過,想讓他帶我去咱市裡玩兩天,結果答應的好好的,第二天就帶我去咱村那臭河溝子轉了一圈,你們說氣人不氣人!”
劉嬸子滔滔不絕的罵起了她家那口子。
旁邊的一個大娘就笑她,“都一大把年紀了還跟小年輕一樣嚷著出去玩呢,就看看河溝子得了。”
幾人哄笑一團,常叔也跟著笑,瓜哥就狀似不經意的問他,“常叔,你呢,去過沒?”
矮小的常叔剪了一個大西瓜笑著搖了搖頭,“沒去過,不過這嶽母做了啥事?她女婿咋還給她建了一座廟啊?”
常叔來這個小村子就是進修的,所以平時有什麼問題都不恥下問,村民們雖然笑他,但也不會把人是壞人上麵想,就覺得這外來人挺有意思的。
此時大夥聽了他的話後都大笑起來,給他解釋此嶽母非彼嶽母,又把嶽母刻字等一些事跡說了,常叔就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原來是這樣啊。”
“你說你這人,再沒文化咋連精忠報國的故事都不知道。”
精瘦的四叔雖然疑惑,但嘲笑居多,這人是得多沒文化啊,這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