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喝點湯吧……看到您這樣,老奴,老奴……嗚嗚嗚嗚。”
深宮之中,一個老太監在劉承曜的麵前惺惺作態,仿佛十分心疼他這位從小錦衣玉食長大的主子今天少吃了兩個菜兩口飯,沒胃口的樣子就會讓他心肝俱裂似的。
可劉承曜從小長在深宮,最親近的人裡太監的數量還真不少。因此他還就吃這一套,雖然心情不好,但看到老太監為自己哭,他的心裡也暖暖的。
“無妨,朕就是心情不好,吃不下。”
“可是陛下您都吃不下好幾天了,要不然多喝幾口湯吧。這湯是昭義節度使狄鴻熙狄大人送來的,說是叫醉仙湯。小的們昨天已經先嘗過了,味道好,也沒有不舒服。”
劉承曜原本已經聞到香味了,確實聞到鼻子裡滋味獨特。但他從小錦衣玉食,什麼味道沒嘗過,所以這“醉仙湯”的香味到他鼻子裡,反而覺得稍稍有點刺鼻,不那麼自然。因此他心情不好,就沒有什麼喝湯的心思。
但聽說是昭義節度使送來的,態度立刻變了一些“狄鴻熙還是忠臣啊。他那邊不會有什麼好東西,但難得有,我再怎麼樣也得嘗嘗。”
劉承曜根本不知道這狄鴻熙是“借花獻佛”了。他得到周宇贈送的大包“醉仙湯”粉末之後,覺得還是得讓朝廷知道知道延壽教的士兵夥食到底是什麼樣子。相信他們品嘗了“醉仙湯”之後,自然會對延壽教士兵的戰鬥力有一個更準確的概念。
狄鴻熙的初心是好的,可是他沒有想的太遠,沒有料到朝中對延壽教抵觸的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因此他的使者到達之後,對這種政治氣氛感到害怕,不敢說這是延壽教送給昭義軍的“延壽教軍糧”,怕引起誤會,那就糟糕了。
因此使者乾脆私自扭曲了狄鴻熙的意思,說是送禮。他想反正隻是隨手送上的一份禮物而已,估計也不會得到什麼重視,禮多人不怪,這件事估計也就這麼過去了。他準備回去之後再跟節度使大人解釋。
結果這使者也不知道,正因為延壽教崛起,造反的可能性已經快拉滿了,朝廷上下猶如繃緊的弦,隻要延壽教那邊有些風吹草動,恐怕他們都要全國調兵全力鎮壓叛亂了。
那麼昭義節度使作為能打的邊軍,到時候肯定要讓他起兵勤王的,戰略上他的政治地位立刻被拔高。因此他送來的禮物也被朝中官場上的人認為是一種“效忠”的表露心跡,格外認真地對待,直接品嘗過沒問題之後,送到了劉承曜的麵前。
沒人知道這玩意兒其實隻是延壽教小兵在行軍路上喝的軍糧!
誰會把軍糧叫“醉仙湯”啊!
可事情就這麼發生了。劉承曜看在狄鴻熙忽然變得更重要的地位上,也是賞臉在胃口不好的情況下喝了“醉仙湯”。
就算是錦衣玉食的皇帝,在喝下一口“科技與狠活”之後,也是眼珠子都亮了起來。
“此湯雖然聞著不夠鮮美,但滋味濃厚,鹹中帶辣,確實有一副邊疆粗獷風味。嗯~常喝肯定比不過鮮湯,但昭義有此湯已是難得,好湯!”
老太監見劉承曜喝了湯還給出了高評價,也是笑得臉上都是褶子。
“能得到陛下的稱讚,狄大人那邊要是知道了,肯定不知道多高興呢。”
這句話其實就是請示這評價能不能傳到狄大人耳朵裡呀?
劉承曜露出一抹笑容點了點頭放下了碗,老太監也明白了,這稱讚這評價必須傳到狄鴻熙的耳朵裡,來顯示陛下有多麼“看重”你。
但一碗湯興漢的皇帝也隻是喝了兩三口,他雖然初喝“科技與狠活”時覺得有些意思,但心裡本來就帶著對邊疆東西的一絲不屑,覺得不夠精致,所以就算嘴巴還想再嘗嘗味道,可是卻故意克製住了,不再碰它,以這種態度顯示自己的高貴。
可是作為“天下最有權勢的人”,劉承曜以及他身邊人,都下意識地認為,隻要陛下做出一點點的稱讚,那個被稱讚的人,就應該涕淚橫流感恩戴德,粉身碎骨,一死以報。
劉承曜就是這麼看狄鴻熙的。他覺得自己已經在口頭上回報了對方,畢竟人家都送來“展現忠誠的禮物”了嘛,那你就好好繼續體現你的忠誠。到時候陛下需要你,興漢需要你的時候,你趕緊帶所有的兵過來勤王,和延壽教決一死戰,就算戰死也要咬下他們幾口肉!
卻不知道,狄大人在先見過周宇以及延壽教的軍勢之後,他其實已經很不看好如果兩邊開戰,興漢的軍事實力能擋住延壽教的。興漢朝廷唯一的優勢應該就是在政治上,他們畢竟還是名正言順的統治者,被統治者們還是習慣性地服從朝廷。
如果能早一點知道延壽教的軍事實力,譬如分析一下“醉仙湯”到底能為延壽教的士兵增加多少士氣,那興漢高層有可能會放棄幻想,直接先把延壽教打成叛逆,然後頂著民眾的不滿,強行打斷延壽教在民間的宣傳,先對延壽教開戰,免得對方進行開戰前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