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荔也跟著樂嗬,“這買驢的錢,我們兩次就能賺回來了!”她可真想每天坐著不乾其他事,就催生菌子,這樣就能天天撿錢了。
地裡乾活的人又抬起頭,看著馬車又從宋冉家離去。
“宋家的親戚?”
“她們家北方逃荒來的,哪門子的親戚。”
“那是乾什麼?來收高粱的?”
“哪兒有駕馬車來收高粱的,乾活乾活。趕著這幾天把苞穀收完,馬上就要收水稻了。”
地裡的高粱和苞穀還在爭搶著最後一縷陽光,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在鐮刀割草聲中顯得尤為突出。
府衙的差官騎著高頭大馬,風塵仆仆地抵達梨花村,帶來了一則令人不安的消息:土地需重新丈量,賦稅負擔需重新核定。
“要重新丈量?”
李萬樹頷首回應,“差官便是如此告知的。”
“哎呀,村長,這可得趕緊啊,稻子都快要熟了,哪還有時間等啊?”村民們開始議論紛紛,心裡七上八下,怕的是重新丈量後,自己的口袋又要少幾分糧食。
“今日騎馬前來通知,明後兩天便會派人來,讓大家稍等一兩日。”
聞聽此言,地主與鄉紳們更是如坐針氈。
賈員外臉色陰沉得能擰出水來,茶水在案桌上滴答作響,仿佛是他的心聲:“這個小子還是夠膽色,新官上任,竟敢把手伸到這一塊來了。”
在他們眼裡,皇權再大也到不了縣這一級,“鄉村唯自治”是他們的金字招牌。一個外來人做官,敢來動田地這塊的東西,這簡直就是老虎頭上拔毛。
“這位新縣令究竟是何許人也?”有人試探性地詢問。
“禮部左侍郎楊中梁的四公子。”一鄉紳輕描淡寫地回答。
“需要有人往京城遞話嗎?”
“戶部尚書母親顧老夫人如今還在豐縣修養。”
“這怕也碰到了這老人家的痛處吧。”
“把這幾個村的村長、附近私塾的教書先生通通都找過來!讓他們都去府衙見見這個新縣令。”
*
“大人,這是顧府下的請帖,外麵已經坐了好幾個村的村長了。”張高鵬呈上請帖,麵帶憂慮。
他知道,這份請帖背後代表著壓力,縣令一下令,第二天就有各方人馬來施壓。
新令推行,阻力重重。
楊一鶴皺眉深思,這些地主鄉紳顯然已觸及他們的利益,竟想方設法向他施壓,乃至聯合底層民眾製造事端。
“當前府衙可有充足兵力?”楊一鶴轉向張高鵬,欲部署應對策略。
“千總一名,兵一百三十名,其中守城兵六十九名,各汛塘共駐兵六十一名,府衙差官三十二名。”
“守城兵三成抽調,汛塘僅留一名兵丁值守,差官除牢獄看守外,其餘全部抽調。分組四至五人,分駐各鄉鎮。”楊一鶴果斷下達指令。
“大人!”
“我已撰寫密折上報,先行執行,若有問題,我一人承擔。”楊一鶴語氣堅決,目光堅定。(www.101novel.com)